作者:河北省辛集市項目辦公室
棉花一般8月底9月初開始吐絮,持續70~80天。吐絮期的管理,一般棉田要防止早衰,豐產棉田要防止晚熟、促進早熟。
1、 搶摘爛鈴 今年爛鈴總體比去年較輕,但局部較重。為減少損失,對下部出現黑斑的棉鈴及早揪回,用1%的乙烯利溶液浸蘸后晾曬,可獲得好棉花。
2、對因缺鉀造成的早衰棉田,如果上部還有挺立的綠葉或還有部分早衰程度輕的棉株,可再噴一次 2%的硫酸鉀肥溶液。
3、對至今仍較茂密的棉田,可打去中下部主莖大葉和空枝,讓棉田通風透光,利于已成熟的棉桃失水開裂,正常吐絮,減少因繼續降雨而增加爛桃。后期整枝能改善棉田通風透光條件,減少養分消耗,有利增秋桃、增鈴重、促早熟、防爛鈴。
4、治蟲、防病 棉花進入吐絮期后突發性病蟲較多,主要有四代棉鈴蟲,重點危害夏棉和晚熟棉花,盲蝽象的危害一直持續到10月上旬;造橋蟲和甜菜夜蛾,為突發性害蟲,危害盛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以上害蟲應及時檢查,抓住孵化盛期進行防治,消滅在三齡前,主要農藥有樂斯苯、甲維鹽、馬拉?辛硫磷、乙酰甲胺磷、辛硫磷等;另外還有白粉虱、紅蜘蛛、薊馬、秋蚜等,應及時防治。病害主要是由鈴疫病等引起的爛鈴,有效防治藥劑是代森錳鋅。
5、采摘老熟桃,化學催熟 若棉花吐絮初期陰雨連綿,早發棉田會出現爛鈴現象,為減少損失,可以把鈴期40天以上的棉桃提前采摘,用0.5%~1%的乙烯利溶液噴灑或浸泡后晾曬,就可以得到正常的吐絮棉鈴。對于后期秋桃數量少、棉鈴不能正常發育成熟吐絮,造成霜前棉花比例小,影響秋耕和下茬作物播種的棉田,可用乙烯利催熟。在霜前20天選晴天,每畝用40%的乙烯利溶液100~200毫升對水50公斤噴灑棉株,可提早8~15天吐絮;對于正常吐絮的棉花,一般棉鈴開裂5~7天采收較好。過早采收色澤差、品質低;過晚采收則纖維強度降低、長度變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