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至今,黃淮海地區降水比常年偏少,加上寒潮,部分麥田出現了明顯的干土層。如此旱寒交加的狀況,對于該地區冬小麥保苗和安全越冬都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
黃淮海地區是我國冬小麥的主產區,也是我國干旱出現頻繁的地區,因此確定抗旱措施是冬春季節田間管理的關鍵措施。據前期實地考察表明,當前麥田的旱情與墑情可以分成3大類不同的狀況。因此,在田間管理上要針對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特征加以區別。那種提到抗旱唯有澆水的辦法,并不符合各地實際情況,也不一定收到預期效果。為對癥下藥,現分析如下:
北部地區麥田。要在立春以后表土化凍時期,及時進行頂凌耙地,切斷上行水毛管作用,防止麥田跑墑;同時結合施返青肥和澆灌返青水促進麥苗返青,爭取早分蘗,成穗率高,可為豐產打下基礎。
南部地區麥田。包括豫東南、蘇北和皖北等地,這里的麥田無穩定凍土層,麥苗沒有明顯的休眠期。12月中下旬和冬至前后,寒流和降溫使麥苗受凍暫時停止生長,葉片發黃和發紅,部分麥田因旱寒交加而發生死苗問題。但對死苗原因要仔細具體分析。有的麥田出現死苗的重要原因是,播麥時整地質量差,基礎沒有打好。不論是平原地區的稻茬麥還是崗地坡地麥,都采用撒播方式種麥,播種后不復土或少復土,造成小麥分蘗節離地表淺,地面干濕交替頻繁,分蘗節容易受旱受凍。如再遭遇寒潮,就進一步造成死苗。當前這里最需要的措施是因地制宜取材蓋暖被,如施有機肥;施普通過磷酸鈣肥、草木灰肥等;也可采用壓麥提墑,或采用淺層耕耙促根下扎,在麥苗復壯后及時灌溉并配合適量氮肥的施用,將使麥苗生長步入正常。但是,來年播麥時,切忌再采用落后的撒播方式。
中部和南部地區一部分干土層較厚的麥田。干土層達到5厘米以上,由于麥苗根系扎在較厚的干土層中,受到風抽和寒潮的影響,發生了死苗。有的麥田播種時雨水大,表層濕土結成硬殼,而地表以下很虛,造成地中莖很長而分蘗節很淺。特別是有的麥田,大量用秸稈還田,而切碎和壓實土壤的操作技術不到位,于是在麥田中留下了很多粗秸稈的支架,使耕層土壤虛而不實,漏風跑墑,既旱又寒,麥根難以存活,已有較重的死苗現象。應該盡快采取壓麥措施,既保墑又促根;有必要有條件的地方,及時采取噴灌或適量地面灌溉,同時輔助以施磷鉀肥和少量銨態氮肥。(本期專家:中化化肥公司高級顧問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曹一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