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高科技企業來說,創新是公司的靈魂,對紀律性、執行力的崇拜和強化,嚴厲苛刻的狼性文化究竟會激勵創新還是鼓勵創新?
作為一種有爭議的企業文化,狼性文化在中國一面招致非議,一面仍廣受追捧、大行其道。
2001年,任正非發表《華為的冬天》,他把狼性文化定義為偏執的危機感、拼命精神、平等、直言不諱、壓強原則,讓公眾首次認識了華為的狼性文化。當時正值中國電信行業慘烈競爭的格局,華為作為并不強勢的企業,這支狼一樣的隊伍將進取心發揮得淋漓盡致,突破了一個又一個困境,用這種超乎常規的管理方式和企業文化在競爭中打開了局面,找到了立足之地。
事實上,在歐美電信運營商大幅削減投資預算引發設備商慘烈競爭的今天,華為依然采用的是這一策略,這一策略讓華為在戰場上幾乎戰無不勝,并保有了未來市場恢復后的預期份額,而在內部管理上,“狼文化”讓華為擁有了一批高素質、吃苦耐勞、做開發比國外同行成本低的人才,這讓華為能夠更好地推進低成本的競爭策略。
但是,一直在國內互聯網搜索引擎市場遙遙領先的百度,現在也要在企業內部提倡狼性文化。
事出有因,百度的掌舵者李彥宏一直信奉“百度離破產永遠只有30天”,而百度當前的處境讓他危機感加重。
事實上,百度2012年第四季度的收入預期不如往年樂觀,百度預計,第四財季收入在61.55億元人民幣至63.45億元人民幣之間,低于市場預期。2012年11月13日,百度股價近兩年來第一次跌破100美元,與最高時的154美元一股相比,下跌的幅度接近40%。資本市場擔心的是,盡管百度在中國互聯網搜索引擎市場上占據壟斷性地位,但在移動端市場將遭遇挑戰,并且很難復制自己的傳統優勢。
這種擔憂并非無道理。自2010年谷歌退出中國之后,百度突然一下沒有了競爭對手,所有有利的條件都在百度優異的業績中反映出來。但這兩年,整個宏觀經濟比從前慢了,傳統產業有了困難,而IT產業,尤其是百度用戶,消費習慣和使用習慣迅速發生變化。2012年,中國宏觀經濟低迷,用戶的搜索行為從PC向無線遷移的速度加快,“快于百度的預期”——也就是說百度沒跟上這種變化。
而在企業內部,也存在這樣一種變化:創業期的百度,平臺小很多,但是每當遇到困難時,雖然體量小,但看到了競爭對手沒有看到的東西,并把它做成業界第一;而這種做法,今天的百度已經漸漸喪失了。“對于一件事情,一個變化,我們經常是在事前麻木,認為技術領先,不可超越,但事后又妄自菲薄,覺得競爭對手不可戰勝。”李彥宏說,隨著百度發展,他漸漸發現,百度多個部門普遍蔓延這樣的思維模式——“總能為做不好事情找到理由”。
為此,李彥宏適時提出“狼性之說”。在他看來,百度要勇于自我否定,主動引導用戶更早往移動業務遷移,而不是拼命維持現狀、把用戶留在PC上,同時要加大在新業務和創新方面的投資。執行上,要鼓勵銳意進取、嗅覺敏銳的“狼性”、淘汰悠閑的“小資”,減少管理層級和會議,提升效率,讓公司的使命和文化高于KPI。
什么是小資?“我的定義是有良好背景,流利英語,穩定的收入,信奉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思進取,追求個人生活的舒適才是全部。”李彥宏說。他提出的“狼性之說”,正是要奉行胡蘿卜加大棒,讓所有員工更明確如果只想有一個穩定工作,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地混日子,百度只能被拖垮。
在李彥宏看來,狼性有三個定義:敏銳的嗅覺,不屈不撓奮不顧身的進攻精神,群體奮斗。但是,狼性文化真的能激活百度的創新力,真的適合高科技企業么?一個耐人尋味的變化是,百度在此之后會施行打卡上班了,那些習慣了十點后上班的工程師對此開始報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