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癥狀 又稱紅麻霉斑病或葉煤病。我國各麻區均有發生。主要發生在紅麻生長中、后期。葉片染病 初生不清晰的淺黃色至褐色不規則形病斑,后期在葉背對應處產生煙霉狀霉層。發病重的葉背面滿霉菌,致葉片卷縮、干枯或脫落。(左) | |
|
|
病原 Cercospora abelmoschi Ell. et Ev.稱秋葵尾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異名:Cercospora hibisci、C. hibisci-cannabini等。分生孢子梗褐色,叢生,稍彎,稍彎,具隔膜0-2個,大小9-45×2-4(μm)。分生孢子鞭狀或倒棍棒形,無色至淺褐色,多具隔膜3-5個,大小40-80×3-3.5(μm)。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以菌絲在病殘組織里或附著在種子上的分生孢子越冬。翌春條件適宜時又產生分生孢子進行 |
|
初侵染,病部產生的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進行再侵染。秋季多陰雨或麻田低洼、種植密度過大易發病。 | |
|
防治方法 (1)加強麻田管理,做到合理密植,增施磷鉀肥。雨后及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改善麻田小氣候,提高麻株抗病圖書 。發現“笨麻”及 時拔除。(2)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噴灑40%抑霉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0%百菌清懸浮劑500倍液、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萬霉靈1#)、50%多霉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萬霉靈2#)。 | |






和炭疽病病葉.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