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海網-海南日報
本報訊秋收剛結束,吉林省德惠市朱城子鎮農民于海和就和鄉親一起,跟當地的經銷商訂購明年春耕種子。于海和告訴記者,這次他們要買國外公司“先玉335”玉米種子,這不僅要提前半年預訂,每袋還得交80元訂金,并且必須給經銷商身份證復印件。盡管如此,“先玉335”仍然供不應求,高峰時甚至有上百戶農民排隊購買。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記者近日在北京、山東、甘肅、吉林等地調查發現,在“試水”中國種子市場并取得初步成功后,外資種子開始由蔬菜、花卉向我國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進軍,擴張速度明顯加快。調查中,業界人士普遍對此感到憂心忡忡。他們認為,從當前看,外資給中國市場帶來了優質的種子資源,卻并未帶來國內種業急需科研成果、管理經驗等核心競爭力。此外,外資壟斷蔬菜種子后產生的高價格、高風險“苦果”已逐步顯現,業界普遍擔心,一旦外資控制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可能會對國家糧食安全造成威脅。
中國農業大學壽光蔬菜研究院常務副主任國家進告訴記者,以甜椒為例,國外種子公司生產1粒種子的成本只有1分錢左右,但在中國市場要賣1元錢,比黃金還要貴。此外,以色列海澤拉公司的“189”番茄、荷蘭瑞克斯旺公司的“布利塔”茄子等,每克的價格都在100元以上,但由于市場已被國外公司壟斷,農民只能被迫接受。
據了解,2002年末,美國先鋒公司公司與我國最大玉米制種企業---山東登海種業成立了合資公司,拉開了外資并購我民族種業的序幕。為了迅速占領中國種子市場,外資還把目光瞄準了具有種質資源、生產設備、營銷網絡的優質民族種子企業,不斷加大并購我國種子企業力度。目前,我國一些種子產業的“排頭兵”企業已紛紛被外資并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