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永城市農業局韓海軍 文章來源:永城市農業局
玉米粗縮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重點在于預防,一旦發生,防治效果不明顯,產量損失嚴重。近年來,該病在黃淮地域逐年危害加重。玉米2葉1心時極易感病,拔節后抗病力增強,10葉后感病一般對產量影響不大。玉米苗期遇灰飛虱盛發,粗縮病發生嚴重。正常年份油菜、大麥、土豆、西葫蘆茬等早播夏玉米田普遍發生較重。
危害癥狀:感病莖節縮短變粗,嚴重矮化,葉片濃綠對生,寬短硬直;頂葉簇生,心葉卷曲變小;葉背及葉鞘的葉脈上有粗細不一的蠟白色突起條斑。苗期感病,不能抽穗結實,往往提早枯死。10葉前感病,上部莖節縮短,雖能抽穗結實,但雄花軸短縮,穗小畸形,后期感病癥狀不明顯,但千粒重有所下降。
玉米粗縮病毒主要由灰飛虱以持久性方式傳播。灰飛虱一般以三、四齡若蟲在麥田及看麥娘等禾本科雜草上越冬,3、4月間羽化為成蟲,在越冬寄主上繼續繁殖為害。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一代成蟲羽化,遷入玉米田及禾本科雜草上為害并越夏。今年,受干旱天氣影響,灰飛虱重發生。近日調查:蟲田率95.0%,蟲株率70.0%,一般單葉有蟲3-5頭,多者10-20頭。尤其是生長中后期玉米受害重,葉片被刺吸呈黃色斑塊。
防治方法:1、清除田間雜草 減少灰飛虱和病毒的越冬越夏寄主,減輕危害。調整玉米播期,避開灰飛虱遷飛高峰。
2、藥劑拌種 用10%吡蟲啉粉劑10克兌適量水拌玉米種7-8公斤,可有效控制苗期灰飛虱危害,減少傳毒量。
3、化學防治 玉米出苗后,隔5-7天噴施1次殺蚜劑如:攻擊、輝豐菊酯、吡蟲啉、啶蟲脒等,連防2-3次。發病初期,隔5-7天噴施1次2%寧南霉素(500倍)、云大120(1500倍)、中華肥精(1000倍)混合液,連噴2-3次,能有效減輕病害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