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世華財訊
記者了解到,由于比價優勢喪失,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縮減明顯,而玉米種植受到追捧,水稻種植異軍突起。
據期貨日報6月20日消息,6月12日?19日,期貨日報記者隨大商所組織的黑龍江春季農產品(14.86,-0.02,-0.13%)考察團,行程5000公里,走訪了黑龍江大豆、玉米主產區。整個考察中記者了解到,由于比價優勢喪失,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縮減明顯,而玉米種植受到追捧,水稻種植異軍突起。
黑龍江農場耕地面積占全省總耕地面積的1/3,但糧食產量卻占到一半左右。因此,深入了解農場種植情況,可以整體把握今年黑龍江全省農業種植結構的主要脈絡。考察過程中,東西兩線記者分別走訪了寶泉嶺管局、建三江管局、紅興隆管局、九三管局和北安管局的近十家農場。從實地了解的情況看,東西線差異較為明顯,東線旱田改水田規模較大,西線囿于氣候和地理條件(水系不如東線發達),旱田和水田整體比例變動不大,但旱田中大豆被玉米擠占較多。
東線記者選取寶泉嶺管局的軍川農場、建三江管局的七星農場、紅興隆管局的友誼農場和北星農場作為重點信息采集點。軍川農場有耕地60萬畝,其中今年水田約46萬畝,旱田約10萬畝(絕大多數種植玉米,大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去年軍川農場的水田面積還是在26萬畝左右。七星農場有耕地110多萬畝,大豆種植面積不到6萬畝,玉米10畝,水稻101萬畝,去年則分別為8萬畝、4萬畝和83萬畝。友誼農場約有150萬畝耕地,水稻種植面積是80萬畝,玉米60萬畝,大豆12.5萬畝,而去年分別是68萬畝、55萬畝、31.5萬畝。北星農場共有45萬畝耕地,其中玉米種植35萬畝,水稻4萬畝,余下的6萬畝為大豆和小雜糧,去年大豆種植面積則為20萬畝。
西線農墾系統大豆種植面積的減少也較為明顯,同時玉米種植面積大幅增加。紅星農場(隸屬北安管局)大豆種植面積由去年的60%降至今年的40%。引龍河農場共有耕地900坰,去年種植玉米僅1坰,今年種植玉米90坰。格球山農場共有耕地22萬畝,其中30%種植小麥、40%種植大豆、15%種植玉米,其他為少量的經濟作物,而去年該農場的玉米種植面積僅為5%。隸屬九三分局的嫩江農場第七管理處共有耕地2503坰,今年種植玉米706坰,去年為375坰;今年種植大豆1256坰,去年為1500坰;今年種植小麥240坰,去年為380坰;大豆和小麥減少的耕地主要轉向了玉米種植。
西線記者還了解到,由于收益較低,農民種植大豆意愿普遍低迷,而玉米種植意愿較強。綏化市太平鎮太平村孫姓農戶去年100畝耕地種植了30畝大豆,70畝玉米,而今年全部種上了玉米。但由于大豆田間管理較玉米省心省力,也有些農戶因為家里年輕勞力外出打工,加之擔心以前種植大豆的地塊由于農藥殘留對玉米種植會有傷害,不得已才種植了大豆。
從苗情來看,東線由于氣溫持續偏低,玉米、大豆長勢較往年偏弱,玉米補種情況較為普遍。當地俗語“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現在預言產量還為時過早。西線農墾系統由于統一管理和規模化種植,大豆、玉米生長狀況普遍良好,而個體農戶因自然條件、種植投入、田間管理的差異,苗情差異較大。記者在孫吳、黑河等地區發現,由于前期受災害影響,降水多、積溫不足,大豆長勢較差。
種植成本調查顯示,東線今年農場種植成本大致為大豆每畝500?600元,玉米每畝600?700元,水稻每畝900?1000元,均較去年上漲10%以上。各地人工成本參差不一,但整體在150元/天以上。西線種子、化肥、地租等成本增加較多。以紅星農場為例,大豆種植成本去年400元/畝,今年成本450元/畝;玉米種植成本去年550元/畝,今年610元/畝;租地成本去年200元/畝,今年245元/畝。
收益方面,東線農場收益要好于個體農戶,但整體來看,除去各項成本,大豆收益只有玉米的一半甚至更低。西線情況大致類似,調研樣本顯示,玉米種植收益約460?660元/畝,大豆100?250元/畝,水稻400?600元/畝,小麥300元/畝。不少農戶反映,如果今年玉米種植收益繼續提升,明年種植面積還會增加。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黑龍江水稻種植異軍突起,尤其是東線農場,由于便利的水利條件和高產高價的性價比優勢,大量的旱田被改作水田。
從東西兩線考察情況來看,大豆種植面積減少的程度令人吃驚,東線考察的前兩天幾乎看不到一塊成片的豆田。東北地區尤其是黑龍江素以盛產非轉基因大豆聞名,記者很難想像,一旦東北大豆產量急劇減少,會對整個產業鏈帶來怎樣的沖擊?一旦東北非轉基因大豆退出餐桌,會對食品安全產生怎樣的影響?畢竟轉基因技術的推廣僅僅十幾年,而關于轉基因食品的爭議仍不絕于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