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河北省辛集市無公害檢測中心 韓曉
辛集市舊城鎮田莊、雷河、等報、軍齊等地菜農種植黃瓜面積較大,在黃瓜生產上我們推廣了無公害病蟲綜合防治技術,可有效地控制灰霉病、蔓枯病、枯萎病、疫病、炭疽病、白粉病、細菌性角斑病、細菌性葉枯病、病毒病等病害和蚜蟲、螨類、斑潛蠅、煙粉虱等,效果顯著。 一、選育抗病優良品種:津春4號、山東密刺、津研4、愛豐等。
二 、土壤處理
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五氯硝基苯與代森鋅等量混合,每平方米苗床8~l0g,與30kg細土混勻,取1/3藥土鋪底,播種后將余下的2/3覆在種子上,播種后覆膜,并保持床面濕潤,每平方米床土還可用30~50mL40%甲醛50倍液噴灑床土,然后用薄膜覆蓋,悶4~5天后揭膜,待甲醛氣味散盡后(約2個星期)方可播種。
定植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667m2kg,混入細干土30kg,混勻后均勻撒入定植穴內。
三、種子處理
先用涼水浸泡種子,再用55℃~60℃熱水邊倒邊快速攪拌,待水溫降至35℃~37℃時,停止攪拌,繼續浸泡一段時間,此法具有殺菌作用,并可縮短浸種時間,但浸種過程應防止燙傷種子。或先將種子放入瓦盆里,再緩慢加入50℃~55℃溫水,邊倒邊攪拌,使種子均勻受熱,持續10~15min,水溫降至30℃時停止攪拌,然后再繼續浸泡一段時間,具有一定的消毒作用。
四、藥劑拌種
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2h,或按種子量的0.4%拌種,也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3%~0.4%拌種,可預防多種真菌性病害。用72%農用鏈霉素或72%新植霉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浸種2h,可預防細菌性病害的發生。
五、防蟲網覆蓋技術
利用防蟲網覆蓋技術,可降低病毒病的發病率,并減少農藥的使用量,降低成本。
在設施上覆蓋防蟲網后形成封閉隔離空間,可以有效地阻止成蟲進入產卵和幼蟲進入直接為害,切斷了害蟲的傳播途徑,防蟲效果十分明顯。銀灰色防蟲網還有趨避蚜蟲的作用。由于防蟲網能有效地預防蚜蟲,因此,黃瓜病毒病發生相應減輕,同時減少了用藥次數,保證了生產的無公害化。
六、黃板誘蚜技術
利用蚜蟲等害蟲的趨黃習性,在大棚內設置50cm×50cm或50cm×70cm的自制黃板,在板上涂10號機油(加少許黃油),每667m2大棚設20~25塊,黃板設置于行間,與植株高度相平,隔7~10天重涂一次機油,殺蟲效果顯著,可以控制煙飛虱、蚜蟲等害蟲的為害。
七、高溫悶棚:
在7、8月份棚室閑置季節,利用此時高溫強光,對棚室進行高溫消毒,悶棚15天,可有效殺滅病菌和蟲卵。或在種植時上午閉棚升溫到35℃,放風,溫度保持在28℃~32℃,下午日落時棚溫在24℃。日落后再放風,當日最低溫10℃放風1h,11℃放風2h,12℃放風3h,13℃以上可整夜放風,此法可延遲發病2周以上。另外還可選擇晴天上午高溫悶棚防治黃瓜霜霉病,悶棚前1天,澆透水,摘去近地面20cm內的重病葉,閉棚升溫至45℃,持續2h后,緩慢降溫,恢復到正常棚室溫度,可控制黃瓜霜霉病的流行蔓延。
八、 藥劑防治
防治細菌性角斑病,可用72%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濕性粉劑4000~5000倍液,或100萬單位新植霉素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噴霧。
防治灰霉病、白粉病,可選用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28%灰霉克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
防治霜霉病可使用72%克露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60%殺毒礬M8400倍液。
防治疫病可用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與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1混合500倍液噴霧。
九、蔬菜越夏遮陽網應用:
7月初在棚膜上方35-50?處覆蓋遮陽網,可有效降低棚內溫度,減少日燒病發生,提高黃瓜產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