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新網 作者:張恒
登海種業(002041)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通過國審僅四個多月時間,登海種業自主研發的玉米新品種“登海605”即被農業部通報不合格,主要問題存在于水分和發芽率。而去年,登海種業研發的“登海622”已經因為抗病性較差備受詬病。二級市場上登海種業昨天卻逆勢上漲。
近日,農業部卻發布一項檢測結果,“登海605”發芽率的實測值為85%,而標準值為92%,“登海605”由于發芽率低于標準值而被列為不合格玉米種子。
事實上,就在“登海605”去年通過國審之前,登海種業的另一玉米品種“登海662”也出現過質量問題,由于該品種抗病性較差,山東、河南等地部分種植“登海662”的農戶損失較為嚴重。
但是,此次再被曝出問題卻幾乎沒有影響到登海種業的股價,昨天,登海種業一反連日來下滑走勢,收報于50.77元,相比前日49.12元的收盤價,漲幅達到了3.36%。
記者注意到,除登海種業外,山東其他的涉及糧食的農業個股如西王食品(000639)等,也都出現了不錯的行情,西王食品昨天漲幅達到了2.11%。
登海種業、西王食品等農業個股“受寵”的背后,是糧食價格持續上揚。以玉米為例,自從去年11月份上市以來,價格即連續上漲。中華糧網數據中心資料顯示,去年10月7日玉米全國收購均價為每噸1854元,約合每斤0.93元,截至今年3月17日,價格已經上漲到每噸2014元,每斤價格超過1元,漲幅接近9%。到今年3月初,中國主要的糧食品種的價格同比上漲近20%。
證券人士分析,在通脹預期持續加強的背景下,又受日本對農產品進口需求增加的影響,以糧食為主的農業板塊在未來一段時期內還將又一波較好的行情,但是就個股來說,登海種業如果不注重自身產品質量,也將難以趕上這波好行情。 (記者 張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