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康惠仙 董啟琴 文章來源:臨翔區農技推廣站
常規旱育秧從90年代開始引入我區試驗示范,經過科技人員和農民群眾多年不斷的實踐、總結、創新,實現了該技術的本土化。目前,推廣應用的輕簡化旱育秧比常規的旱育秧省去了許多繁雜的工序,從而更簡便,更適用,也更加符合我區水稻生產實際。同時,省工、省力、省心、省種,節水抗旱等方面的功效更加顯著。其要點如下:
一、備足秧床、快速培肥。選擇在移栽田附近,背風向陽,土壤蔬松肥沃,水源條件較好的地塊,每畝大田準備秧床面積30-40?,1.7-1.8m開廂,做到草凈廂平土細。每平方米秧床用復合肥150-200克和一定量的腐熟農家肥,均勻撒施在廂面上并與約5cm的表土層混合。
二、使用壯秧劑,扣種稀播。在當地最佳節令播種,秧齡40-50d。 在播種前先浸種12?24h濾干后用“旱育保姆”拌種,分種到廂,扣種稀播,每平方米播種40-50g。采用寬幅點播,注意均勻蓋種厚度在1公分左右。使用壯秧劑可以將催芽,土壤消毒、調酸、防病蟲和澆水抗旱等育秧過程中的多道工序一次完成,并且秧苗移栽后,新根發生早,返青立苗快。
三、灌水、除草、蓋膜。灌水:播種結束后淹水至秧床含水量達飽和狀態后,撤干水涼干至秧床沒有積水;除草:用旱育秧除草劑“封閉號”進行化學除草;蓋膜:先用砍刀在秧床的四周2-3cm處劃出一道深5-7cm的裂口,然后將薄膜平埔、四邊壓入裂口后復原, 7-10d后揭膜確保齊苗。
四、加強管理:揭膜后及時灌水,以后秧床應保持干燥,只有出現床土發白,秧苗早晚無水珠(葉尖吐水),中午葉片呈卷筒狀時,選擇傍晚澆一次透水;其次是在二葉一心到三葉一心時追施 “斷奶肥”和噴施敵克松或立枯靈等殺菌劑預防立枯病。其它管理措施和濕潤育秧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