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振東 來源:世華財訊
近段時期,國內外玉米期貨市場走勢迥異,在美盤玉米攀升至兩年新高之際,國內玉米期貨價格卻接連走低。基本面的差別造成了走勢的分化,不過,在國際玉米價格高企,且國內市場需求強勁,種植和人工成本均出現上漲的情況下,國內玉米下跌空間受到制約,市場弱勢有望逐漸緩解。
國際玉米強勢上漲,在美國農業部3月份種植意向報告和季度庫存報告出臺后,CBOT玉米價格大幅攀升超過10%。對美國玉米年度供應形勢趨緊的擔憂以及出口預期增加支撐了美盤玉米大幅上漲。分析師平均預估,8月底結束時的當前2010/11銷售年度的美國玉米供應量將處于15年低位,為5.86億蒲式耳,低于美國農業部3月時預估的6.75億蒲式耳。而由于需求旺盛,美國玉米庫存使用比將處于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緊。基于此,市場依然存在支撐美盤玉米維持高位的動力,雖然預期美國新年度玉米種植面積有望小幅提高,但不足以彌補當前年度供應緊張局面,CBOT玉米可能繼續維持在高位區間運行。
但是相比較國際市場,國內玉米供應較為充足。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2010年中國玉米產量為17250萬噸,較上年增加853萬噸,增幅5.2%。另外,2010/2011年度中國玉米的產量獲得恢復性增長,并且玉米質量普遍較好。中國玉米庫存使用比依然處于接近20%的水平,高于國際市場。與此同時,國內對農民種植意向初步調查結果顯示,2011年農民種植玉米意向有所提高,這將有助于進一步改善國內自身供給。上述因素造成了國內玉米走勢相對弱于外盤。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前一個年度國內玉米出現減產,且伴隨國內需求的快速增長,2010年中國消耗了大量玉米庫存,國儲玉米多數已經拍賣完畢,市場面臨巨大補庫需求。同時,企業采購意愿也相對較強,通脹及生產成本提升增加了市場看漲預期,且國內玉米庫存的相對量處于下降趨勢,國內對外采購明顯增多。在此情況下,國內玉米仍處于多空并存狀態,下跌空間有限。
總的來看,玉米外強內弱格局短期內恐將延續,而在種植意向增加,國內政策面收緊的情況下,國內玉米繼續下尋支撐的可能性也偏大。不過,從長期看,玉米受需求增長及國際玉米價格高企支撐,下滑空間較為有限,市場具備回升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