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蔣建科
轉基因重大專項取得顯著成效 累計推廣一點六七億畝,實現效益一百六十億元
2008年至2010年,我國新型轉基因抗蟲棉培育和產業化全面推進,新培育36個抗蟲棉品種,累計推廣1.67億畝,實現效益160億元,國產抗蟲棉市場份額達到93%,有效控制了棉鈴蟲危害,徹底打破了國外抗蟲棉的壟斷地位。這是我國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取得的成就之一。
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簡稱轉基因重大專項),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確定的農業領域唯一的重大專項。按照國務院確定的“加快研究、推進應用、規范管理、科學發展”的指導方針,我國轉基因技術研究與應用取得了顯著成效:獲得一批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培育一批抗病蟲、抗逆、優質、高產、高效的重大轉基因生物新品種,為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除了新型轉基因抗蟲棉,在生物育種產業方面,我國轉基因抗蟲水稻、轉植酸酶基因玉米已經獲得了生產應用安全證書;新型抗蟲、抗除草劑、抗旱轉基因作物以及抗病、品質改良轉基因動物研究進展加快。
近年來,我國轉基因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克隆基因300多個,完成了80個以上營養品質、抗旱、耐鹽堿、耐熱、養分高效利用和產量等經濟性狀基因的功能驗證;獲得功能明確、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功能基因37個,打破了國外基因專利壟斷。建立了主要動植物的規模化轉基因技術體系,基本滿足了規模化轉基因育種的需求。
生物安全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建立了轉基因作物環境、食用安全評價和檢測監測技術平臺,構建了主要農作物環境和食用安全評價技術體系。研制轉基因產品高通量精準檢測新技術30余項,制訂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技術標準6項、檢測技術標準18項,開發檢測試劑盒25種等,為轉基因生物產業發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在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方面,國務院早在2001年就發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農業部先后制定發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口安全管理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加工審批辦法》;國家質檢總局發布了《轉基因產品進出境檢驗檢疫管理辦法》。《條例》及配套規章共同構成了我國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法規體系。目前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促進了生物技術產業健康發展。在安全評價上,始終堅持科學、規范、嚴格的原則,制定了明確的評價標準,實行農業、衛生、環保等多行業專家聯合評價的辦法,確保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讓廣大農民和消費者放心。在執法監管上,大力開展執法普法培訓,強化安全意識。在全國開展主要農產品轉基因成分監測,加強安全監管檢查,嚴肅查處違法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