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產經新聞報
本報見習記者 張兵報道
質疑的調查結論
綠色和平組織是反對轉基因作物及食品最“給力”的組織之一。
2011年2月22日,在形容反對轉基因食品的諸多次行動時,綠色和平國際項目總監莎拉.伯頓連用了好幾個“抗爭”,她參與了歐洲公眾反對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的許多活動。在同一天舉辦的、時長為一個小時的媒體沙龍,綠色和平向記者公布了在中國5個內地城市和香港進行的關于轉基因消費態度的公眾調查結果,這5個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長沙。
據提供給媒體的新聞通稿稱,由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和香港一家市場調查公司委托的調研結果顯示:消費者目前對轉基因作物及食品的商業化發展總體持保守和謹慎的態度。
但是,記者發現,根據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提供的65頁報告,綠色和平卻在刻意回避另外一組最核心的數據,在北京、上海、廣州3個城市,只有25%的消費者認為轉基因作物和食品商業化“弊大于利”,而在另外兩個城市,持同樣觀點的消費者數字為22%。
顯然,根據報告數據,中國消費者并沒有作出與綠色和平一致的表態,即呼吁中國停止轉基因水稻的商業化進程。綠色和平并沒有客觀公正地反映消費者的真實意愿。至于香港調查公司報告的原始版本,綠色和平(中國)媒體主任劉晨在發給《中國產經新聞》記者的郵件里表示,調查公司不愿意提供給媒體。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76家企業和9家超市先后向公眾做出非轉基因食品的承諾,”綠色和平食品與農業項目主任方立鋒強調。但是方立鋒只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提供了3份企業承諾書。承諾內容稱:我公司是大米生產的專業化企業,我公司承諾,不采購、不生產、不銷售轉基因稻米,并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保證我公司生產、銷售的全部大米均為非轉基因稻米。
承諾書還表示,如果政府正式批準轉基因稻米商業化種植,公司將重新針對轉基因稻米的控制作出評估,并及時與綠色和平組織取得聯系,再進行相應的承諾。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這3份簽署日期為同一天的承諾書有著標準的格式版本,并且簽署人系同一人。后經記者深入調查,發現這3家企業隸屬于同一家糧企。顯然,這樣的個案并不具有普遍性,更無法反映廣大糧企對轉基因問題的普遍立場。方立鋒則表示,無法提供作出承諾的85家公司名錄及承諾函掃描件,綠色和平(中國)媒體主任劉晨稱,這些承諾是企業陸續作出的,收集工作難度很大,希望記者能夠自已上網查找。
根據劉晨的解釋,這85家公司作出的承諾均會在綠色和平官方網站《避免轉基因食品指南2010》和《超市生鮮散裝食品調查報告》文件中有所體現。
但是,兩份文件的內容卻不是那么一回事。在《超市生鮮散裝食品調查報告》中,絲毫沒有見到一家超市向綠色和平作出任何承諾。綠色和平只是提及其于2009年底在8個城市的9家超市的19家門店進行了食品安全隨機采樣。
相反地,在這份報告里,綠色和平組織卻批評了沃爾瑪、伊藤洋華堂、樂購、卜蜂蓮花四家超市,并且指出沃爾瑪超市樣品問題最嚴重,“對待中國消費者態度最惡劣”。
《避免轉基因食品指南2010》則涉及到390個品牌。其中,明確承諾不使用轉基因原料的品牌有184個,沒有明確承諾或是拒絕回應查詢的品牌有205個,“上好佳”則被綠色和平認定為暫時無法明確承諾不使用轉基因原料,但已提出改進措施的品牌。
綠色和平(中國)另一位項目主任王偉康肯定有85家企業是通過郵件、傳真或信函等方式對綠色和平作出的承諾,具體的名單則不方便給媒體透露。
2011年3月3日,在發給《中國產經新聞》記者的郵件中,沃爾瑪負責媒體事務的工作人員回避了綠色和平的批評,表示曾將23種大米及多種含有大米成分的產品樣本送至第三方實驗室進行檢測,檢測報告顯示送檢樣本均不含轉基因成分。沃爾瑪在郵件中沒有對承諾函作任何表態。
科學對待“轉基因”
據記者了解,“轉基因”是指運用科學手段從某種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將其轉入另一種生物中,與另一種生物原有的基因進行重組,從而獲得特定優良遺傳性狀。其本質是通過獲得優良基因進行遺傳改良。利用轉基因技術可以改變動植物性狀,培育新品種,也可以利用其他生物體培育出人類所需要的生物制品,用于醫藥、食品等領域。
近些年,中國消費者對待轉基因的態度確實有些糾結,圍繞著對轉基因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過。以科學的名義或者以其他名義的質疑,讓轉基因技術變得有些面目猙獰,甚至在一些人的眼里,轉基因不幸成了“洪水猛獸”。
支持中國應大膽使用轉基因技術的專家則認為,轉基因作物可以在產量、抗逆性(包括抗病、抗蟲、抗寒、耐鹽堿、抗除草劑等)和營養品質等方面較傳統作物品種有顯著改進,并且還能大大降低生產成本,減少農業生產中的環境污染。
與此相反,擔心轉基因食品存在安全問題的理由是,轉基因食品會使內臟和免疫系統受損。同時,轉基因作物還潛在生態風險,外來物種對環境或生物多樣性造成威脅或危險會有一段較長的時間。
必須指出,對待轉基因產品,科學慎重的態度絕不是拒絕的態度。
2011年1月初,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專門在其網站首頁開辟了“轉基因熱點關注”版塊,近百名科學家從不同的角度,力挺轉基因。
“食用轉基因大米帶來的危險,不會比喝水的危險更大。”中科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啟發的形象比喻發人深省。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吳孔明更是認為轉基因只作為一個技術,本身是中性的。
反對將轉基因作物安全性這一科學問題復雜化、甚至“妖魔化”的專家包括水稻專家袁隆平、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楊曉光教授、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云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戴景瑞等。
然而,抵制轉基因的理由有許多。比如,有人認為,我國轉基因作物涉及多項國外專利,如果商品化,將落入外國的“專利陷阱”,進而威脅糧食主權和安全。
其實,目前國內兩個轉基因水稻專利完全歸屬于我國,不存在中國失去專利“控制權”的問題。并且,我國專利法規定的交叉許可、專利強制許可制度以及植物品種保護制度、農民留種豁免制度、以及種子法規定的品種審定推廣制度等為我國作物品種的推廣和產業化劃定了安全線和保護區。
“必須指出的是,我國在重要基因發掘、轉基因新品種培育及產業化應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南京農業大學張艷麗認為,“認真實施好國家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努力搶占未來經濟科技競爭制高點,加速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與應用健康發展,為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普通民眾不清楚這方面的事情是十分正常的,尤其像三聚氰胺這些問題發生后,民眾對食品安全信心不足,‘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吳孔明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現在農業上病蟲害的種類越來越多,發生范圍越來越大,僅靠原來化學農藥為主的技術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生產發展的需求,轉基因技術是農業科技發展的必由之路。國家應該抓住這個機會,我們沒有太多時間去等,也沒有太多的選擇。走得越早、走得越快,就越主動。”
據了解,2009年,全世界25個國家種植了1.34億公頃的轉基因作物。美國是最大的生物技術作物種植國,種植面積為6400萬公頃。我國市場上出售的大豆色拉油,幾乎全部都是用轉基因抗除草劑大豆生產的。美國人吃的食品中,60%-70%都含有轉基因成分在內。
相對保守的歐盟在對待轉基因農作物問題上思想也得到了解放。去年歐盟委員會健康與消費者政策委員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歐盟27個成員國可以自主決定是否全部或者部分引種轉基因農作物,這一規定終結了阻礙歐洲轉基因農作物發展的僵持局面。
警惕惡意炒作
就在一月前,也就是2月16日,農業部官方網站掛出了“重申”:農業部從未批準任何一種轉基因糧食種子進口到中國境內商業化種植,在國內也沒有轉基因糧食作物種植。“重申”還表示,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認為網上關于農業部已經允許中國三大主糧作物全部轉基因等的消息均為不實之詞,造成了擾亂視聽的影響。
在媒體沙龍上,綠色和平食品與農業項目主任方立鋒堅稱,他們去年發現在湖北、湖南、江西三個地方存在轉基因稻種銷售,湖北、湖南、福建則出現轉基因水稻在流通領域(超市和農貿市場)進行售賣。而在2010年7月20日,湖北省農業廳針對網上關于“湖北省一直沒有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將違法轉基因水稻污染及時阻截”的消息,及時發表了關于轉基因水稻監管的聲明,并毫不客氣地批評綠色和平組織的言論是嚴重失實的新聞炒作。
這并不是來自官方的第一次批評。2007年6月,國家林業局新聞發言人曹清堯就針對綠色和平組織指責“中國是全球木材非法采伐和貿易的集散地”表示過不滿。
湖北省農業廳的聲明澄清,湖北一直嚴格按照《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種子法》等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認真履行監管職責,嚴格農業轉基因生物試驗室研究和安全評價試驗監管,加強種子市場執法檢查,開展稻米市場抽樣檢測監控,嚴厲查處非法生產銷售轉基因水稻案件。
湖北省農業廳的依據是,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個轉基因水稻品種獲得商業化生產經營許可。在現階段,任何種子經營企業不得生產經銷轉基因抗蟲稻種,農民不得種植轉基因抗蟲水稻,大米加工企業不得收購轉基因稻谷。聲明最后自信表態,到目前為止,湖北省沒有發現商業化種植和銷售轉基因水稻及其制品的事件。
與此同時,2010年7月,湖南省農業廳在長沙舉辦了華中區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培訓班,湖南、河南、湖北、江西四省從事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及研發人員280多人參加了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律制度、安全管理與安全控制、安全評價申報要求、行政執法程序及執法文書制作等方面。
謠言、恐慌、猜忌曾經愈演愈烈。轉基因作物出現危害的報道,在經過權威機構分析后均得到了駁斥。2010年9月21日,針對相關報道,山西省農業廳派出由農業部轉基因生物產品成分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太原)以及當地農業、畜牧部門的11名專家組成的聯合調查組赴晉中市榆次區張慶鄉對種植、飼喂“先玉335”玉米而導致動物出現異常現象展開調查。
調查結論為,先玉335玉米品種是通過國家品種鑒定的雜交品種,根本就不是轉基因品種;并且,有關豬、羊、老鼠等動物異常現象與事實不符。
相關材料表明,國際上轉基因玉米有20多種,通過我國轉基因安全審查、已經證明安全并允許進口的只有11種。2005年至2009年我國累計大豆進口已經達1.66億噸,絕大部分都是轉基因大豆。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則認為,反對轉基因作物及食品有惡意炒作的嫌疑,部分社會游資囤積,從炒作大蒜、綠豆等農產品,轉向炒作玉米,因為進口玉米可以抑制玉米價格過快、過度上漲。
華氏金地(北京)光伏農業有限公司農業部總監林曉明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綠色和平的炒作實際上配合了某些商家,他們抬高所謂的“非轉基因食品”的價格,讓消費者掏更多的錢,例如“非轉基因大豆油”的價格明顯抬高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分子生物學科班出身的新語絲網站創辦人方舟子基于對轉基因技術的了解,深知綠色和平組織反對轉基因的理由根本就站不住腳。方舟子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甚至大膽認定,綠色和平走入了歧途,已墮落成了一個反科學組織。
值得注意的是,據了解,綠色和平在美國的相關反對轉基因活動早已停止。國際綠色和平組織總干事Gerd Leipold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坦言,綠色和平在美國得到的支持非常少。
而綠色和平組織內部對轉基因的態度也存在分歧,綠色和平共同創建者和前領導人Patrick Moore因為看不慣組織現在的所作所為,曾經棒喝綠色和平:“環保主義者反對生物技術、特別是反對基因工程的運動,很顯然已使他們的智能和道德破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