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異常對世界各地的農作物產區產生了深遠影響,世界農產品出現大幅減產。根據世界生態基金的預計,如果目前的氣候災害持續下去,到2025年,70%的非洲耕地將會消失。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面臨饑餓。但是,人類已經找到了戰勝饑餓,提高農作物產量的新方法。近日,韓國農村振興廳發現了一種新的馬鈴薯基因。今天,我們邀請到了韓國農村振興廳新產品開發科的卞明玉(音譯)博士,與她一起聊一聊他們的新發現。
人們普遍認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農產品是水稻、小麥和玉米,而接下來就是馬鈴薯。馬鈴薯的種植面積在農產品中排名世界第四,也是一種高產的農作物。從各種數據來看,自然災害應該是農作物減產的主要原因,而馬鈴薯的產量特別容易受到氣候和自然災害的影響,甚至會減產50%。如果出現干旱,農作物會關閉他們的氣孔組織,以減少水分的流失。控制這一組織的主要基因就是MYB基因,它可以控制馬鈴薯的抗旱能力。韓國科學家的研究證明,新研發的MYB基因能夠控制植物的氣孔。新的基因提高了馬鈴薯的抗旱能力。人類種植馬鈴薯已經有8000多年了。這種農作物是能夠在貧瘠的土地和缺水的環境下生長,生長周期為50天,每公頃的馬鈴薯產量是水稻和小麥的2~4倍,成熟的馬鈴薯85%都是可以食用的,因此人們也稱之為“上帝的禮物”。
但是,近年來的持續干旱和氣候變化對這種農作物的產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那么,韓國農村振興廳新產品開發科的卞明玉博士是如何研發出這種抗旱和適應氣候異常的馬鈴薯基因的呢?韓國科學家于1999年開始著手對馬鈴薯基因進行研究。她們分離了大約20種馬鈴薯基因,并將這些基因分別注入不同的馬鈴薯里。然后,連續15天不澆水,觀察它們的抗旱能力。經過15天的干旱實驗之后,她們再挑選出那些能夠成功抗旱的馬鈴薯,她們發現一旦給馬鈴薯澆水,它們就會迅速的恢復生機。但是,韓國科學家發現有些馬鈴薯的確無法適應干旱的環境,因此她們將重點放在研發出一種可以控制抗旱能力的基因。她們所研發的基因不僅可以提高馬鈴薯的抗旱能力,也可以增加馬鈴薯的產量。
為了研究出一種可以適應氣候環境的馬鈴薯新品種,卞明玉博士對提高農作物自身抗旱系統基因的研究已經持續了10年之久。她對這種馬鈴薯新品種的潛心研究解決了全世界人們的溫飽問題。二戰以后,世界人口出現大幅增長,隨后上世紀六十年代發展中國家出現了糧食短缺的問題。在那個時候,發達國家研發出了很多有關提高水稻和小麥產量的新技術,以解決世界糧食短缺的問題,這也推動了亞洲和南美洲農業的發展。現在,韓國將會通過向世界推廣這種新的馬鈴薯技術來回饋世界。人類對于研發超級種子的競爭非常激烈。許多跨國公司都對基因工程種子市場投入巨資,并競相保護知識產權。只有那些研發出新技術的公司才能夠在這個市場中生存下去。
韓國科學家的目標就是繼續研發抗災抗旱基因,保護她們的專利技術,并向農民推廣這種新品種。韓國科學家希望能夠研發出更多的抗旱基因,幫助干旱地區的農民,解決世界的溫飽問題。韓國科學家接下來的目標就是如何應對氣候變化,研發出更多的抗災抗旱農產品新品種。我們希望韓國科學家在未來的研究中能夠取得更多的成果,造福整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