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南海網-海南日報 作者:范南虹
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提出:
海南發展再生稻一舉數得
本報海口11月21日訊(記者范南虹)“海南發展再生稻不僅有優勢,也有很多好處。”今天上午,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在第五屆海南省科技論壇大會特邀報告中提出,海南可大力發展再生稻,為冬種瓜菜省時省地省勞力,同時實現糧食增產。
謝院士在報告中說,再生稻適于我國南方推廣,約有5000萬畝適宜再生稻生產。但實際上只發展了約1000萬畝再生稻,按第二季每畝300公斤產量計算,每年可增產稻谷300萬噸。2000年-2009年,謝院士連續10年在福建尤溪縣麻陽村同一片地,建立了百畝再生稻示范田,平均頭季畝產845公斤,第二季平均畝產501.9公斤,年畝產達1346.9公斤。
對于再生稻栽培的關鍵技術,謝院士在報告中也作了詳細解讀:要提早播種,延長稻田的營養生長期,為再生稻的有效分蘗提供充裕的時間打好營養生長的基礎;要稀播種,培育強壯的秧苗,然后進行適當的密植,這樣水稻分蘗成穗率高、穗子大;采用畦廂式栽培,保持水田耕作層濕潤透氣狀態,為培育再生稻強大的根系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要提高施肥技術;有針對性地選擇頭季產量高再生力強的超級雜交水稻品種。
“再生稻作為一種輕型栽培方式,具有生育期短、畝產量高、米質優、省種、省工、節水、調節勞力、生產成本低和經濟效益高等優點。”報告結束后,謝院士在接受海南日報記者采訪時說,海南光溫資源豐沛,一年四季都可種植水稻,但是若一年種兩造水稻,則浪費種子、肥料、勞動力,而且海南是全國冬種瓜菜的重要生產基地,一年兩造水稻,占用了冬種瓜菜用地。如果發展再生稻,則可在當年2月播種,7月收獲頭季稻谷,9月收獲第二季稻谷,9月下旬即可為冬種備地。
“不用重新備田、不用重新播種,只是頭季稻谷收割時,留出約40厘米的稻桿,等待水稻重新分蘗、發芽就行了。”謝院士說,海南推廣再生稻,為發展冬種瓜菜留出了土地、時間和勞動力,一舉數得。從土壤環境來講,一年中種兩季水稻和一季蔬菜,有利于提高土地的綜合生產能力,可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為冬種瓜菜的豐收提供環境保障。
謝院士還向記者透露,他已經與省農科院達成協議,雙方擬定于今冬明春在我省建立超級稻再生示范基地,推廣他總結出來的再生稻栽培技術。“我們的第一個目標是實現海南再生稻畝產超過800公斤,但海南光溫條件非常好,再生稻兩季畝產完全可以超過1000公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