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畝晚稻減產是否是“八桂香”谷種質量問題造成仍有待調查。
本報訊 廣西象州大米向來以香軟可口而聞名。時下正值晚稻收割季節,象州縣羅秀鎮李村、敖村一帶的農民卻一臉愁容,因為他們種植的水稻嚴重減產了。據悉,減產水稻近1000畝,當地工商、農業等部門已就種子質量問題介入調查。
近日,筆者來到羅秀鎮老村。眼前雖然是一片片金黃色的水稻,可是卻普遍出現抽穗不全等問題。據農民反映,減產的水稻品種都是“八桂香”,由于嚴重減產,每畝大約只能收割200公斤。
筆者走訪發現,附近的灣龍村、敖村、浪村等農戶均有此情況,估算減產水稻約1000畝。據李家村村委副主任韋發祥介紹,其他品種收成每畝在400公斤以上,而“八桂香”品種卻是減產驚人,讓人不得不懷疑其谷種品質有問題。
村民覃愛英稱,她是向灣龍村一谷種批發商購買的稻種,每公斤8元,當初批發商表示,該水稻品質優良,畝產可達450公斤,還可保底價135元(50公斤)收購。
種植水稻是當地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出現水稻減產的農戶已將問題向鎮政府、推廣站等部門反映,目前暫無處理結果。
據了解,農民購買的“八桂香”谷種來自兩家企業,其一為廣西農樂種業公司生產,其二是武宣谷豐良種繁育中心生產,由象州縣鼎立種業開發部分裝經銷。兩企業的谷種包裝上,均標注畝產潛力450公斤,并表示對種子質量負責,但對遭遇自然災害或特殊氣候、栽培技術不當、購種憑證不全3種情況造成減產則由農戶自己承擔損失。
筆者就此聯系廣西農樂種業有限公司,該公司一名姓羅的工作人員介紹,“八桂香”品種在象州縣多個區域有種植,面積比較大,至于羅秀鎮出現減產的問題,不排除受寒露風等影響,但究竟屬何種問題,該公司已派技術人員調查。
針對農民反映“八桂香”谷種減產的情況,象州縣工商局負責人劉貴華表示,該局在谷種的經營、銷售上有多層管理,由于谷種屬特殊商品,而且涉及到氣候、種植技術等等因素,因此需要與農業部門、氣象部門聯合調查。
目前,象州縣農業局及谷種生產方、工商局等多部門開始介入調查該問題。(王小丁 黃漢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