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黑星病為真菌性病害,屬于檢疫對象,主要危害葉片、莖和果實;發病初期病葉有圓形污染斑,后期形成邊緣有黃暈的星星狀孔洞。病莖初期有水浸狀暗綠橢圓形病斑,后期凹陷龜裂,潮濕時有黑霉層,而且在卷須與生長點(龍頭)出現腐爛。病果初期有暗綠色凹陷瘡痂斑,有時流有褐黃色膠狀物。
防治措施:
1、黃瓜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燒毀或深埋,同時噴灑消毒藥劑對土壤進行消毒,并配合噴施新高脂膜增強藥效,大大提高藥劑有效成分利用率。
2、引種苗時加強植物檢疫,實行3年以上菜田輪作;推廣無土育苗或對床土消毒,可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加新高脂膜進行消毒處理,并在播種前對種子消毒,科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加新高脂膜800倍液浸種半小時。
3、加強田間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應合理施肥(特別是氮肥),改善透光強度,及時開溝排水,降低田間溫度,在生長期適時噴施促花王3號抑制枝梢瘋長,促進花芽分化;在花蕾期、幼果期和膨果期噴施壯瓜蒂靈,增粗果蒂,增加循環坐果率,促進果實發育,無畸形、無落果,提高優質商品率,增產增收。
4、及時防治,根據植保要求,每畝可用250克45%百菌清煙劑熏治,防止黃瓜黑星病的發生;發病初期可噴施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進行防治。(中國水果蔬菜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