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青年報
7月21日,湖北省農業廳針對某報20日刊發的報道《綠色和平:違法轉基因稻米疑已污染湖北國家糧庫》,公開發表聲明,稱湖北省農業廳一直嚴格按照《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種子法》等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嚴格農業轉基因生物實驗室研究和安全評價實驗監管,加強種子市場執法監察,開展稻米市場抽樣檢測監控。到目前為止,湖北省沒有發現商業化種植和銷售轉基因水稻及其制品的事件。
湖北省農業廳反應迅速,值得稱道。這則聲明透露,我國還沒有一個轉基因水稻品種獲得商業化生產經營許可,在現階段,任何種子經營企業不得生產經銷轉基因抗蟲稻種,農民不得種植轉基因抗蟲水稻,大米加工企業不得收購轉基因稻谷。
這項聲明讓人松了一口氣。前段時間,有媒體披露,湖北某大學的實驗室已經在當地推廣轉基因稻谷品種。部分媒體在轉載這一消息的時候,配發了科學家食用轉基因大米的照片,認為轉基因品種不會對人體造成損害。此次湖北省農業廳發布的聲明,斷然否定了商業化推廣的可能性。
現在的問題是,科學家實驗室究竟在什么地方?實施轉基因水稻實驗性種植的土地是否與農民的土地緊密相連?假如科學家在種植轉基因水稻的過程中,轉基因水稻品種被竊取,或者,部分農民出于好奇,將轉基因水稻品種移植到他們的土地上,那么,農業主管部門該如何區分,并且加以處理?
筆者不相信科學家為了蠅頭小利,而大規模種植轉基因水稻;也不相信某些轉基因品種的保管者,為了商業化推廣而置國家的規定于不顧,擅自出售有關轉基因水稻品種。既然綠色和平組織言之鑿鑿,轉基因水稻已經進入國家糧庫,那么,農業主管部門應當組成專案小組,進行實地調查,并且將調查結果公之于眾。
轉基因水稻生產問題,不僅關系到中國水稻的品種改良問題,而且關系到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轉基因水稻是否具有破壞性,是否會發生基因變異,現在還不得而知。其他國家之所以禁止轉基因水稻的大規模推廣,目的就是為了確保本國居民的身體健康。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中國的植物品種種類豐富。但是近些年來,中國一直面臨著外來物種侵擾的問題。一些外來物種進入中國之后,嚴重破壞了中國植物品種的純潔性,導致中國的植物品種出現了嚴重退化甚至變異現象。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辦法是,修筑品種改良的防火墻,一方面按照科技創新原則,勇敢地引入各種品種進行實驗觀察;另一方面謹慎地保護本國的品種,特別是關系到普通居民基本生活的水稻品種。如果監管不力,導致外來物種特別是轉基因物種大規模擴張,從而使中國本地的品種不斷退化甚至被迫退出市場,那么,農業監管部門及其負責人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中國政府應當大膽鼓勵轉基因植物品種實驗。但是,農業主管部門應該意識到,轉基因物種一旦擴散開來,必將會給人類帶來深刻的影響。建議湖北省農業廳會同公安機關,制定嚴格的轉基因食品實驗和轉基因植物品種保護計劃,一方面鼓勵科學家從事轉基因植物品種試驗工作,另一方面也要采取切實措施,防止轉基因品種流落民間,威脅人們的食品安全。
事實上,國家已經對轉基因生物安全頒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建議湖北省農業廳對轉基因水稻生產進行全面調查,并且對高等院校的轉基因實驗研究工作進行全面跟蹤清理,如果發現違法行為,應當及時作出處理,并向社會通報。
總之,在對待轉基因品種問題上,農業主管部門應當實事求是,勇敢面對。在尚不能確知轉基因品種的影響和危害的前提下,如果發現轉基因品種大規模擴散,應當及時采取措施,防止可能發生的危害進一步蔓延。如果發現某些實驗室監管不嚴,導致轉基因種子被挪作他用,應當及時采取整頓措施,防止由于轉基因品種雜交,給中國未來的水稻生產帶來難以預料的負面影響。(喬新生,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