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至28日,第十七屆中國國際種業博覽會暨第二十二屆全國種子信息交流與產品交易會在山東青島舉行。AI賦能育種體系,高油高產大豆等一大批突破性品種集中亮相,網絡售種更規范……這場種子“雙交會”上,我國種業發展新趨勢清晰可見。
新技術:AI賦能育種體系
色澤金黃的玉米棒、豆莢飽滿的大豆植株、“穿著”各色包衣的種子……在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展區,玉米、水稻、大豆、小麥和蔬菜五大作物品類的展島并排而立。據介紹,中種集團首次展示玉米AI數字化育種工具“GASEL”,以及由AI技術選育的玉米果穗。
“這一AI工具可以提高育種效率,節省育種成本。”中種集團預測育種科研人員李志剛說,以田間測試環節為例,早代田間測試原本需要四五個月才能完成,利用全基因組預測技術后縮短至幾小時甚至幾分鐘,而且選育出來的雜交組合產量更高、抗病害能力更強。
傳統育種方法依賴長期試驗與經驗決策,研發周期長、效率受限,難以滿足現代農業高效、精準、綠色發展的需求。我國不少頭部種業企業和育種工作者期盼通過人工智能為育種體系賦能。
前不久,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許操科研團隊開發的全球首臺全流程智能育種機器人“吉兒”(GEAIR)登上國際學術期刊《細胞》雜志,標志著我國在農業智能育種創新中率先實現生物技術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農業育種有望從“經驗農業”走向“精準工業”。
在作物常規育種與分子育種的多個關鍵場景,人工智能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在本屆“雙交會”主題活動中介紹了國內首個大型商業化育種軟件“金種子智能育種平臺”。該平臺針對作物育種技術體系智能化升級的迫切需求,研發了種質資源評價、組合測試、基因組選擇、品種生態區適應性精準推薦等多項技術,包括2600多個功能模塊,在國內育種軟件市場占有率和成功案例數量方面都居于前列。
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在主題活動中表示,未來,多學科融合將引領育種技術快速革新,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將驅動育種技術更新迭代、交叉發展。“AI將驅動基因資源的挖掘向智能化、規模化方向發展。”
新成果:高品質種子落地開花
近年來,我國選育出一批優質高產水稻、抗赤霉病小麥、耐密宜機收玉米、高油高產大豆等糧油突破性品種,蔬菜、水果等作物育種創新也取得突破。
在本屆“雙交會”上,高品質種子新成果集中呈現。
在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展區內,幾袋“穿著”紫色包衣的“登海2219”玉米種子,吸引了不少觀展者的目光。登海種業黃淮海區總經理王文亭介紹,這是針對南方銹病迭代升級的新品種。
南方銹病是近年來需要重點防控的玉米病害之一。“這個新品種的最大特點是對南方銹病表現出高抗性,有助于挽回因病害造成的產量損失,預計明年播種面積將超過一百萬畝。”王文亭說。
玉米是飼料的重要能量來源。其蛋白質含量挖潛受到關注。
記者看到,高蛋白玉米新品種“金華創826”出現在本屆“雙交會”上。“這個新品種的粗蛋白含量達11.91%。在一般地塊畝產1500斤左右,密植高產地塊畝產在1700斤至1900斤。”河南省豫玉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雪利說,今年是第一年推廣,不少飼料企業很感興趣,計劃以訂單農業的方式加價回購。
此外,許多帶有國際合作元素的種子新成果也集中亮相。依托拜耳全球種質資源與先進育種技術,中種國際種子有限公司旗下全新品牌“農倍樂”首次亮相,并帶來具有較大高產潛力的新品種“K1861”和“P1953”。
據了解,中種集團白雞基地的200多個水稻品種正進行田間測試篩選,對通過相關測試的優質品種,將于2026年向農業農村部提交出口申請,并在東南亞等地區進行測試,參與品種審定登記試驗。
“近年來,我國具備進出口資質的種企數量不斷增加,種企參與國際貿易的意愿不斷增強。2024年,我國種子進出口貿易首次實現順差。”中國種子貿易協會秘書長田偉紅說。
新渠道:網絡售種更規范
隨著互聯網經濟蓬勃發展,網絡銷售成為種子流通的重要渠道。記者在本屆“雙交會”上看到,很多參展種企工作人員立起手機支架,在線直播推介自家品種。
近幾年,農資電商市場規模高速增長。在快手平臺,2024年的農資商品交易總額(GMV)較2023年增長63%。
“未來,農資行業線上化率將進一步提升,2026年農資電商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千億元。”淘寶天貓現代農業農資負責人張梵迪說。
在此背景下,一些種業企業將網絡售種作為連接種企與農戶、實驗室與田間地頭的重要渠道。中國種子協會蔬菜分會秘書長丁海鳳說,京研益農(北京)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在京東平臺開設電商旗艦店,重構了業務流程,拓寬了推廣渠道,緩解了大宗發貨壓力。
同時,網絡售種各類亂象也時有發生。對此,農業農村部今年首次將網絡售種專項整治明確納入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進一步加大專項整治力度。
在本屆“雙交會”主題活動上,多個電商平臺和多家種子企業共同向全行業發出“網絡售種、誠信經營”倡議,提出嚴守法律法規,堅決依法經營、優化客戶服務,保障農戶權益、強化平臺責任,維護良好生態等自律措施。
“我們正加快推進種業大數據平臺與主要電商平臺的數據對接,預計今年內可實現主體資質信息共享,為精準監管提供支撐。”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副司長儲玉軍說,下一步將聚焦關鍵環節,深化專項整治,嚴格市場監管,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堅持“露頭就打”,努力營造遵法、守法的良好網絡售種環境。
張梵迪說,電商平臺將嚴格商戶資質審核與動態管理,積極配合監管部門清理整頓假冒偽劣、套牌侵權、虛假宣傳等違規行為,對違規商家和商品及時采取警示、下架、封店等處置措施。
多位業內人士建議,進一步加大資源投入,優先支持信譽良好、技術領先、服務規范的優勢種業企業,推動良種優價、優種廣售。
作者:胡璐 葉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