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科技日報
本報訊 (通訊員王祥峰 記者魏東)去年入冬以來,我國北方冬季積溫偏少,春季“倒春寒”現象嚴重,夏糧能否實現持續豐產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5月25日,記者從山東省農科院組織召開的小麥新品種現場觀摩會了解到,面對低溫冷害影響,由該院選育的濟麥22等小麥新品種經受住了極端氣候考驗,長勢良好,豐收在即。
據山東省農科院小麥專家王法宏研究員介紹,當前,極端氣候現象頻發對小麥的綜合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發掘高產、穩產、廣適和抗逆性強的小麥新品種,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主要途徑。近十幾年來,山東省農科院作物所先后育成了濟南16、17,濟麥19、20、21、22等一批小麥新品種。其中,綜合農藝性狀和產量表現最為突出的是濟麥22。濟麥22的育成解決了高產與倒伏的矛盾、高產與早衰的矛盾、高產與廣適的矛盾,達到高產與穩產和廣適的統一。該品種于2009年在山東省8個縣市的高產攻關田中畝產均超過700公斤,其中滕州市實打驗收畝產789.9公斤,刷新了我國冬小麥單產最高紀錄。
據山東省種子管理站統計,2009年,濟麥22在山東省的實際秋播面積達2638萬畝,成為全國年種植面積最大的小麥品種。在近期結束的2010年山東省良種補貼招標中,該品種確定今年秋播面積2407萬畝,加上安徽、河北、河南、江蘇等周邊省份的推廣面積,今年秋播可超過3000萬畝,穩居全國首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