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科技報
去年棉花生產過程中,筆者同中國農村技術協會棉花專業委員會的有關專家,到廣大棉花產區多次考察棉花新品種的生育情況,看到不少植棉農民為了奪取棉花高產,應用覆蓋地膜的方法栽培棉花,其中多數地膜覆蓋的棉花長勢不錯,增產效果明顯,但也有些農戶地膜栽培的棉花長得不盡人意,有的在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就出現了旺長甚至瘋長,結鈴期間棉田蔭蔽,爛鈴嚴重;有的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就表現出落黃早衰;有的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就落葉垮稈,迫使農戶過早地拔了棉稈,發生這類長勢長相不良的棉花,主要是施用肥料出現了失誤。
多年的實踐證明,地膜覆蓋栽培是棉花生產上一項保溫、保肥、抗災、增產行之有效的得力措施。但是,在大面積應用地膜植棉技術過程中,也存在一些技術上的不夠成熟之處,縱觀前面所述,肥料施用失誤是主要問題,其原因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覆膜之前,一次性底肥施得過多,無論是農戶積造的農家肥料或是餅肥,無論是高效復合肥料或是單質氮素肥料,施用量過多,都會使棉田供肥高峰與棉花營養生長高峰相遇,導致棉花旺長,表現在棉花現蕾盛期,功能葉(即主莖倒數第4片葉)寬度超過15厘米,贅芽較多,滋長很快,中后期棉田透光性較差,誘發病害爛鈴;二是底肥施用不足,中后期缺肥餓苗。或者因旱未能及時施用底肥,棉花長勢滯后;三是中期棉花旺長后,沒有抓緊施足桃肥,致使棉花后期虛脫;四是有的只重視底肥,忽視追肥,造成供肥出現斷檔;五是在蓋膜的操作技術上,有的蓋膜不嚴或者打孔放苗或者打孔栽苗時孔洞過大,遇上大雨就會削弱保肥能力。
為了充分發揮覆蓋地膜在棉花增產上的作用,減少和防止施肥出現技術失誤,應在棉花播種之前及早采取預防措施。首先,要提高底肥用量。覆蓋地膜的棉花,由于膜內生態條件的改善,肥料利用率大大提高,一般土壤養分消耗要比露地直播棉多
15%~20%,因此,底肥施用量要相應增加20%~30%,如腐熟的農家肥每畝應施4000公斤左右,生物有機復合肥畝施75公斤左右,高含量的復合肥畝施40公斤左右,并配施鉀肥20公斤左右。其次,要適墑施好底肥。無墑或缺墑施用底肥肥效果很差,適時適墑施用底肥效果好。但要掌握底肥與追肥的比例,一般底肥與追肥的比例以6:4為好,肥力較差的棉田,底肥與追肥的比例可調整為7:3,底肥中不可忽視鉀肥,棉花單株結桃3~5個之后,切記要施足桃肥,不能結了棉桃卻餓了棉苗。三要講究蓋膜、追肥方法。蓋膜時,一應適墑蓋膜,二應將地膜邊沿扎嚴,不能露縫隙,三應打小孔放苗或栽苗,及時用細土將地膜孔邊沿的薄膜蓋嚴。追肥時,一應追肥時間比露地直播棉提早10~15天,二應在兩株棉花間打孔追施化肥,三應在棉花盛花期徹底揭去薄膜再結合中耕深施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