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在薊縣馬伸橋鎮于個村當地農民看來,已經成為一種奢望,昔日綠油油的麥苗,如今卻變成滿地的黃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以后再也不敢種這些牌子的冬小麥啦”。

農民傷心地看自家的麥地
村民王茂江:80%的麥苗都死了
4月11日上午,記者接到薊縣馬伸橋鎮于個村村民王茂江的投訴。“你們幫忙報道下吧,我們家種的冬小麥麥苗幾乎都沒出,這可怎么辦呀。”
2009年秋天,王茂江從鎮上的種子站買來冬小麥石家莊8號和農大兩個品牌的種子,種植在自家的地里。
按照種子站的指導,每畝地播種的數量應為是25斤。但是王茂江從電視農藝師講解得知,適當增加種子的播種量,可以提高出苗率。他就依照這種方法在自家的地里播種,將每畝地播種30多斤增加到40斤左右,這樣下來,5畝半地總共下種下220斤的種子。
王茂江傷心地說,“本想種的多點,來年能有個好收成,可誰知全賠進去了。”
依照往年慣例,冬小麥在秋分后的3、4天開始播種,在將近臘月的時候將封凍水澆在地上,并上了肥,之后再用農機糞覆蓋上,在2月左右麥苗就可以發芽出土了。
王茂江一家滿懷期盼地看著麥苗一天一天地長大,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但是一天一天的過去,新生的麥苗卻開始枯萎,不到半個月麥苗全都死了。王茂江說,“過完年剛出苗時還挺好的,可到了2月底3月初該澆返青水時,看出麥苗沒出綠芽,眼瞅著就不行了。”
剛開始,他和妻子還以為是與天氣寒冷有關,但是他們發現在村子里的同樣地段,鄰居種的別的品牌的種子,都沒蓋農機糞,苗卻長得挺好的。“村子里并不是所有農戶家的麥苗都死了,看來和天氣沒關系。”
和妻子商量一下,王茂江決定找種子站討個說法,“但是種子站來人瞅了,說是凍害、挖的坑過淺等種種原因,就是不承認種子有問題。”
“往年我家的5畝半地收成是800多斤,一般能賣4000元左右,可今年麥苗死了80%多,剩下的也基本賣不了。”他沮喪地說。

農民查看麥苗
村民溫寶戰:家里麥苗死亡率90%
王茂江家的情況還算是好的,和他同村的溫寶戰家就更慘了。溫寶戰家麥苗的死亡率達到了90%以上,3畝地的收成是全家人一年的干糧,今年沒有麥子收,現在一家的生活只能靠去年剩的干糧維持。
溫寶戰回憶說,“當時經銷商說這個牌的種子產量高,磨出來的面好吃,大家就都買這個種子了。”
溫寶戰聽信了經銷商的話,就去購買了這鐘名為津引159的種子,當時買了100斤,花了200元,又在種子站買化肥花了300元,澆封凍水時又上了8袋肥,花了240元,再加上澆水等,總共花了1000來塊錢。
但是這些種子卻毫無收成,只有一塊兒地是去年剩下石家莊15號的種子成活了。
溫寶戰找到馬伸橋鎮種子站的人,卻沒有得到滿意的說法。工作人員解釋說“把麥子地直接翻了吧,直接種春玉米吧。”
至于損失問題,工作人員說他們只能向薊縣種子公司報告,但能不能給補償不做保證。

中國農大麥種
受損農戶不在少數
在這個村子里,冬小麥沒出苗的不止這兩家,他們的種子都是從馬伸橋鎮種子站賣的。
冬小麥的種子的品牌很多,各家各戶買的不同,損失程度也有所不同。其中,津引159牌的麥種損失最為嚴重,幾乎沒有麥苗成活,石家莊8號和農大牌的損失稍好一點,成活率30%左右。
“俺全家人就靠這4.8畝麥田吃飯了,我們的麥地絕收了,今年可怎么活啊!”曹艷武等村民說,“每畝地買種子施肥就花了100多元錢。雖然今年氣候反常,但同一個村的土壤和天氣條件都差不多,我們澆水、施肥也都沒耽誤,有的村民麥地的麥苗就返青了,俺們的麥苗卻不出,我們都懷疑種子有問題。”
馬伸橋鎮政府:麥苗死亡情況非常嚴重
薊縣馬伸橋鎮專管農業的副鎮長劉福云表示,今年麥苗死亡情況非常嚴重,很可能是天氣突然降溫,下雪太早,農民管理技術有問題。
劉福云說,“薊縣農業局農業試驗田種的麥地也都死了,但同一品種的種子農民種的就很好,這和澆封凍水的時間有關,今年天氣冷,封凍水要早澆。現在,農業局正著手鑒定種子質量。土地和土地不一樣,肥沃的程度也不一樣。就像人跟人還不一樣,比如甲型H1N1,有的人得流感,也有很多人沒有患上這個病。”
曹艷武對于這個結論并不滿意,他認為,“就算是和天氣、管理技術有關,導致麥苗不出,那在天氣寒冷期間,怎么沒有見到農業局來人指導、告知農民提前澆封凍水呢?”

農民查看麥苗
薊縣種子站: 應該與凍害有關
記者打電話詢問薊縣種子站,工作人員表示,“我們賣的種子都是經過檢測的,沒有問題,出現這種情況應該與凍害有關。”
“今年這么冷,冬天下了好幾場大雪。現在都4月中旬了,天氣還這么涼呢,根本不是種子的問題”。(來源: 天津網 作者:魏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