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農在線-農民日報 作者:王海燕
耗水多的、愛招蟲的、產量低的農作物品種今后在北京將停止播種。今年,北京市首次啟動農作物品種退出機制,凡是登上退出名錄的農作物品種都將被“踢”出市場。這在北京市歷史上還是首次。
北京市從1983年起開展種子品種審定,到去年底已經審定農作物品種916個。農作物品種多了,農民的選擇多了,可煩惱也跟著多了。“過去,品種只要通過審定,就可以合法推廣,可以說是只生不死。”市種子管理站品種管理科工作人員福德平介紹,由于沒有退出機制,一些已經退化、沒有使用價值的老品種仍然在市場上流通,農民買了這樣的種子,很可能減產甚至絕收。另一方面,北京的生態氣候條件這些年來也在不斷變化,一些耗水量大、抗蟲能力差、愛生病的農作物品種也面臨著“水土不服”的境地。
“北京的土地資源有限,不增產、不增收、有風險的農作物品種必須退出。”北京市農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北京市將對小麥、玉米、大豆、西瓜、大白菜等主要農作物品種進行徹底的清理,凡是在使用過程中發現有不可克服的缺點或者種性嚴重退化,不宜在生產上繼續使用的品種,都將淘汰出局。具體包括兩大類型,一類是隨著時間推移,過去豐產、品質好、抗蟲抗旱性強但是現在品種退化,已經不適應農業生產發展需要的。一類是生產使用中發現有不可克服的缺陷,比如抗蟲性差、易倒伏等。這些品種雖然通過了審定,但是由于新品種的試驗期一般只有幾年時間,不良性狀最初沒有體現出來。這位負責人介紹。
目前,北京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正在制訂退出品種名錄,初步納入名單的有70多個農作物品種。今年6月份,該名單將通過北京農業信息網、北京種業信息網等涉農網站向社會公示。公示期滿后,該名錄將由市農業局正式公布,對于登上名錄的退出品種,北京市今后將不再播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