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南海網-海南日報 作者: 周元
李勁松代表建議在三亞建國家南繁科技園區---
將“南繁基地”打造成“南繁硅谷”
本報海口1月28日訊(記者周元)“南繁硅谷”的概念今年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省人大代表、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李勁松建議,在三亞建設集科研、產業化、國際交流合作于一體的國家南繁科技園區,真正將“南繁基地”打造成“南繁硅谷”。
李勁松說,經過50多年的發展,全國育成的70%農作物新品種經過了海南南繁。以三亞為核心的南繁已擴展到農林牧漁等領域的科研生產活動,具有不可替代性、科學性和唯一性等特征。每年來自全國各地超過550家農業機構的近5000名科技人員,從事南繁工作。
李勁松說,目前,南繁科研試驗用地約2萬畝,種子質量鑒定與繁制種生產用地約10萬畝,南繁的群聚優勢顯著。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后,海南南繁迎來了重大的發展機遇,建議在三亞建設國家南繁科技園區。
在談到為何選擇落戶三亞時,他說,三亞是南繁的核心區域,正式落戶三亞的南繁機構占南繁常設機構總量的60.9%,袁隆平、謝華安、吳明珠等知名科學家均在三亞進行南繁工作。此外,三亞的科技與產業化支撐條件很好,三亞瓊南區域中心的地位也有利于產業資本的進入。
他建議國家南繁科技園區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國家種業科技創新中心。通過省部共建,以海南三亞為核心輻射全島建成2萬畝南繁科研試驗基地和配套科研實驗設施,承辦中國農業科技創新論壇、海南國際瓜菜新展示會、全國水稻新品種展示會和海南國際花卉展示會等,最終形成國家種業科技創新中心。
二是國家種業創投與產業中心。通過省部共建,在海南建設20萬畝種子種苗產業基地,設立創制基金,并通過融資和招商的方式,依托三亞國家南繁科技園區建設南繁創投公司、國家種業交易中心和熱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以及配套的產業鏈設施,并加速培育外向型科技型農業龍頭企業,最終建成國家種業創投與產業中心。
三是國家農業技術轉移與合作國際中心。發揮南繁資源聚集優勢,配合國際旅游島建設,將三亞南繁基地打造成為國家重要的國際農業技術促進與轉移中心和國際性、開放式的農業合作與交流基地,作為國家的最適宜的技術中試組裝基地和培訓展示窗口,為東南亞、非洲、南美洲等國家提供農業技術合作交流與對口援助。
此外,李勁松還建議以三亞國家南繁科技園區為依托,利用特區立法,制定南繁發展的法律法規;爭取國家配套政策支撐,支持海南發展南繁育制種產業;創新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拓寬融資渠道,加速南繁產業化;實施省部共建,支持南繁綜合建設;鼓勵人才引進與培養,構建南繁人才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