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博網
農博網訊 第六屆大北農科技獎頒獎大會于2009年12月19日下午在北京新世紀日航飯店隆重召開,本屆大會由大北農集團主辦,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科技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農民日報》社等多家單位支持。大會頒獎儀式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唐華俊教授主持,國家農業部、科技部和北京市等有關領導,以及國內農業界的著名專家學者、新聞媒體500余人出席了此次頒獎大會。
會上,第六屆大北農科技獎特等獎獲得者--丹東登海良玉種業有限公司宋協良研究員作了題為“利用本土資源優勢實現品種選育可持續創新促進企業穩定、快速發展”的主題報告。
以下為報告內容:
1、玉米在我國現代化農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1玉米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不斷增大,隨畜牧業的擴展和實施圈養策略,飼用玉米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年度間的總產量已由略有剩余向供不應求轉化;
1.2在全國耕地面積不斷減少的狀態下,玉米種植面積有增無減,年種植面積增至4.3億畝。同時單產、總產穩中有升,在三大作物中的地位已由第三位升至第二位,說明玉米產業化的發展對于國家保穩定、保增長、保發展,越來越至關重要。
1.3我國糧食倉儲能力有限、人口眾多、消耗量大,尤其是玉米作為主要口糧、飼料和工業原料,在糧食保障、飼料供給等方面存在危機和潛在風險。
2、玉米產業面臨的挑戰和對策
2.1進入21世紀,國外種業陸續進入,在玉米產業界表現出其共同特點:
(1)大多為國際品牌上市公司,資本實力強悍,科研能力強勢,綜合技術水平超前;(花巨資投入生物育種、轉基因育種、單倍體育種是我國民企目前難以做到和遠遠落后的,分別體現在時間、空間、速度、質量、綜合水平諸多方面,可望不可及。)
(2)通過國內審定品種逐年增多,差異性狀明顯,個性優點突出,覆蓋適宜推廣和種植區域廣泛。成果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可穩步飆升,科研成果儲備。
(3)管理規范化、經營標準化、推廣系統化、優質服務到位。品牌優勢形成推廣優良品種占領高端市場,生產高精產品贏取高額利潤,穩定拓展和覆蓋適應區域,形成良性循環,彰顯迅猛發展態勢。
2.2國內種業經過體制轉換,尚處在逐步理順和積累的脆弱階段,其發展狀態是:
(1)經營企業多,綜合實力弱,生產無規模,即使育成高端產品,因資金,技術等諸多因素限制,無法形成標準化生產和規模化經營。
(2)育種單位多,品種多、亂、雜,資源老化,創新意識差,低水平無限重復,資源與人、財、精力浪費極大,改良方法單一選擇手段滯后,千軍萬馬獨打拼,千家萬戶碰創新,難以形成大品種、大市場的格局。
(3)生產品牌多,誠信度差,質劣價廉,甚至傾銷保命。受資金、技術、素質制約,無法實現規模化標準化;法制觀念淡薄,種子市場中假冒、侵權成風,無專業、專職法官,維權艱難,尚須時間規范。
2.3中國種子企業與國外種子企業間的差距
從加入世貿組織后逐步實現全球一體化,外企陸續滲入國內種業市場,隨著優良品種的審定逐年增多,擠占市場份額逐年擴大,競爭勢力越來越強。但同時也帶入優秀的品種資源,更加珍貴的應是外企的先進管理模式和科學運營體系,值得我們慮心學習與深刻反思、找出差距、立馬結合客觀實際逐步改進:只有認識快,學的快,才有可能發展快。
綜述:國內種業并非一無是處,關鍵是善于比對,提高認識,找出差距,善于學習。把送到家門口的經驗拒之門外是非常可惜、甚至是可怕的。糾其差距根源實為商業文化的層次差距,尚須歷經足夠長的時間來認識、彌補和完善,方能盡快擺脫小農經濟意識形態束縛,回歸商業社會的本源。(關健在于,殘酷、激烈的市場競爭現實,能給你多少時間。)
2.4應急對策:
發揚民族種業的優良傳統,全面學習外企的發展理念和借鑒“先鋒”的發展經驗。全面落實和推進中國種業的現代化建設,盡早完善企業發展必備的六項條件:
1.創新力:要有可持續發明、創造、改造核心技術的能力,注重本土資源的整理、利用和改良。同時加速國外資源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
2.產品力:要有差異化、個性化的產品,別人不可替代的產品或獨占的產品適宜推廣區域。
3.品牌力:實施品牌戰略,強調優質化產品與優質化服務緊密結合,培植品牌凝聚力。
4.營銷力:準確定位培養銷售團隊,樹立立足長遠,兼顧當前的追求企業利潤最大化,以高投入換取高回報,避免投機取巧帶來大風險。(導致現有資源枯竭、現有市場萎縮、現有優勢喪失。)
5.制度力:凡與貨幣有關的全部制訂、實施嚴密的制度化,落實嚴格的執行力,同時配置嚴謹的監督力和嚴肅的保障措施。
6.實行先進的運營機制,培養高素質的營銷團隊,帶出一批優秀的員工,生產優質產品,配置優質服務程序,贏取長效客戶。依法發展、守法經營,力求長期、穩定、可持續健康發展。努力培植和完善民族種業發展的三項要素:
(1)在企業發展中樹立品牌戰略,以推廣穩產型、密植型品種為主導產品,加大試驗、示范投入,穩步確定品種適宜推廣區域,逐步擴寬市場規模,有利促進規模化生產和標準化經營,結合提升綜合服務素質,增強質量觀念,樹立風險意識,(老老實實承認自己小、散、軟的現實)避免盲目求多、求大,在步步為營的發展中完成資本積累,完善運營體系,實現品牌戰略。
(2)在育種實踐中,結合自有現實的客觀條件,有針對性實施國外資源改良和利用。(堅決克服和改正求大、求多、求洋的包、攬、散違背客觀規律的做法,力求育種方向的明確,改良目標具體)注重資源整合。樹立新理念,運用新思路,采用新舉措,加速本土資源利用和創新,進行差異化,個性化優良性狀選擇。建立多點、多區域立體網絡篩選,實施人工壓強,脅迫方法進行大群體、高密度、抗逆性、廣適型綜合選擇,有望及早實現超級品種選育。
(3)轉變自我封閉保守的陳腐觀念,克服寧當雞頭不做鳳尾的守舊思想,創建資源整合平臺,培養講誠信、講道德的良好風氣,匯集新思維,凝聚新資源,實現優勢互補,成果共享,把握機遇,爭時間,搶速度,群策群力加快超級玉米選育與推廣,齊心合力打造民族種業品牌,鞏固國內種業市場。
3、實施邁步高起點,選育高水平,研發高投入,發展高速度的建企方針,始終不渝堅持依靠品系改良的水平參入競爭,憑借品種研發的實力迎接挑戰,成就了丹東登海良玉種業。
3.1充分利用本土資源優勢,實施可持續改良與創新
簡介綜合抗逆性強、廣譜配合力高、適應性廣泛的S12系列優良自交系的選育與應用
1997年辭職下海創業,白手起家從事玉米雜交種選育
2002年通過審定第一個品種良玉2號
2003年12月與李登海老師合資組建丹東登海良玉種業
(步入科研、生產、營銷一體化軌道)
2005年1月通過吉林省審定良玉22號
12月通過遼寧省審定良玉6號
2007年1月通過吉林省審定良玉8號
通過重慶市引種認定良玉22號
2008年1月通過吉林省審定良玉11號
通過重慶引種認定良玉6號
2月通過遼寧省審定良玉5號
4月通過山西省引種認定良玉9號
12月通過遼寧省審定良玉66號、良玉88號、良玉118
2009年6月通過河北省審定良玉3號
12月即將通過遼寧省審定良玉318號和豫玉508號
除此之外,2009年在國家東華北和其他省(市)生產試驗中待審的品種還有4個。同時2009年晉級區域試驗的品種14個(含東華北、黃淮海京津唐、遼寧、吉林、內蒙、河北、北京、山東、陜西等6省市)
3.2學登海從事緊湊型品種選育、確定密植型育種思路,趕先鋒腳踏實地進行規范化試驗,求真務實進行標準化推廣、經營和生產,使丹東登海良玉種業走出一條振興之路。
3.2.1 從緊湊型、高光效自交系選育到密植型品種組配轉換僅用了八年時間。自2000年開始從改良丹340自交系入手,設定的目標是增強光效利用,改善株型結構,提高綜合抗逆性,側重抗灰斑、抗倒伏方面的改良,選用了通過小群體改良的黃早4衍生系H201×丹340再用同源姊妹系H204進行回交,成功育成了優良形狀差異大,個性優點突出的S12系列同源姊妹系,形成了穩產性和溫光遲鈍型篩選的自有核心技術體系和獨立知識產權創新資源。S12姊妹系其突出特點是:(1)根系發達,植株矮化,穗位低,增強了抗倒伏能力;(2)株型緊湊,葉片上沖,持綠期長,保綠性好,活稈成熟;(3)高抗多種葉斑病、絲黑穗病、病毒病、青枯病;(4)耐瘠性強、封頂性好、單株生產力高,散粉期長;(5)綜合農藝形狀好、廣譜配合力高,廣泛適應性強;(6)主要缺陷是籽粒大,容重低,品質偏差。
3.2.2 S12系列同源姊妹系應用成效
五年期間組配出審定品種8個,09年待審或晉級國家及多省區試品種尚有12個。
3.2.3 S12系列自交系選育思路
1、依據質核互作性狀遺傳理論進行逆向回交。
2、應用復雜基因型產生廣譜配合力和廣泛適應性的理論,加大遺傳距離進行南北資源融合。
3、溫光反應遲鈍型+緊湊型=穩產型+密植型
4、擴大群體,多放穗行,運用適宜密度,進行異地鑒定,配合脅迫選擇。
3.2.3 S12系列自交系選育思路
1、依據質核互作性狀遺傳理論進行逆向回交。
2、應用復雜基因型產生廣譜配合力和廣泛適應性的理論,加大遺傳距離進行南北資源融合。
3、溫光反應遲鈍型+緊湊型=穩產型+密植型
4、擴大群體,多放穗行,運用適宜密度,進行異地鑒定,配合脅迫選擇。
廣譜配合力驗證:
已通過審定品種和晉級國家及多省(市)生試、區試的品種多達20余個,應用實踐驗證,除旅大紅骨與黃早4外,與其他所有血緣均有較高的配合力和雜種優勢及優良形狀互補顯性遺傳表現力。
廣泛適應性驗證:
審定與待審及區試品種遍布國家玉米主產區及遼、吉、內、冀、魯、晉、陜魯和北京市。其中晉級國家玉米主產區四大區的品種2個,三大區的1個,東華北春玉米區5個,京津唐、東北早的2個,黃淮海夏播區的4個。
通過S12系列自交系選育與應用的實踐說明,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資源改良與創新是具有很大潛力,很強優勢的,尚有許多功課要做,還有許多奧秘需要探索。(具體到某一個育種家,某一家企業,客觀上不存在基因狹隘現象,而是要下功夫,花氣力,多投入。)要堅定信心,探索新思路實施可持續綜合創新和集成創新。S12系列自交系的選育與應用推進了良玉品牌分別達到了省內領先水平和國內先進水平。良玉88,66系列優良品種的選育與推廣成就了登海良玉種業在東華北率先進入超級玉米新時代。
這是總結前輩們30多年品種選育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的結果,是登海良玉人求真務實、真抓實干、銳意創新的結晶。同時衷心感謝各級領導和各位專家們的關心、關愛和關注。
目前,我們持續改良S12的衍生系已經進入測配篩選世代,在熟期、品質、容重方面均有突破,初露苗頭。實踐驗證,本土資源的優勢利用是傳家寶,創造性的可持續創新是聚寶盆。
為了回報專家前輩,為了回報社會,我們早在兩年前就將S12自交系進行有償轉讓使用并與眾多專家進行了交流、交換。目的就是促進本土資源為發展我國民族種業,為發展玉米產業發揮其更大的作用。據信息反饋,不少專家利用S12自交系已配出了苗頭組合,并改良、創新出一批新系。我們深信S12系列自交系的選育與應用將會為推動我國玉米雜交種選育做出重要貢獻。
丹東登海良玉種業的企業文化是創新、誠信、共贏、和諧。
發展理念是 堅持科技創新實現科技興農,實踐強企惠農,保障農企共贏,依靠科技創新參入競爭,憑借品牌優勢迎接挑戰,樹立風險意識,做穩、做精、做強再言大。
推廣模式是 先試驗,后示范,選準品種適宜種植區域再推廣,努力實現零庫存,零風險。
營銷策略是 培育、生產高精產品,技術培訓高端客戶,占領高端市場,贏取高額回報。
合作原則是 維護合作伙伴零風險,保證經銷商代理良玉品牌賺錢,保障廣大農民種植良玉品種高產,企業在為三農服務中創品牌,謀發展。
今后我們愿意在誠信、平等、互利、共贏、和諧的原則下與各家企業,各位專家進行全方位,高層次的廣泛合作,共創民族種業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