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28日起,一場大風和降雨導致了我省中南部地區玉米大面積倒伏,目前對于農民來說,頭等大事就是怎么樣來進行補救了。為此,記者對河南農業大學教授李潮海進行了專訪。
    據李教授介紹,這次倒伏的區域比較集中,基本上是匍匐在地面,倒伏比較嚴重。另外,這次倒伏根倒的占30%左右,莖折的占70%左右,總面積占全省玉米面積五分之一左右。李教授說,玉米倒伏以后對產量還是有很大影響的,另外倒伏以后對后期的生長不利,容易造成一些新的其他的災害,比如說病蟲害的加重等方面。
    李教授說,根倒伏的、莖稈沒有折斷的容易扶起來。據調查,莖折斷這一部分并不是完全斷掉了,也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蟲咬過的莖稈折斷的,這是沒有辦法了。還有一種是由于莖稈不太堅固,一刮風就倒了,這種玉米表皮還連著,可以把它扶起來。對兩行的玉米由兩個人共同去扶,扶起來以后交叉到一塊兒,然后用細繩子把它們捆一下,這樣就能讓它們站立起來。另外,倒伏以后玉米之間互相擠壓,上面的玉米不要緊,還可以見到陽光,底下的玉米見不到陽光,就不能生長,這樣容易導致腐爛。針對這種情況,李教授說,對倒伏的玉米要進行適當疏散,讓每棵玉米都能夠見到陽光。倒伏以后由于莖折了,對養分的吸收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為了彌補營養的不足,應給玉米適當配點營養肥,促進營養向果穗里面運輸。此外,倒伏以后會帶來一些新的病蟲害,比如說擠壓在下面的玉米,它們緊貼著地面的果穗,時間長了穗容易發芽,在不透氣的情況下還會容易造成霉變。另外像蟲害,比如說蟋蟀等過去不吃玉米,現在玉米倒了以后也會到玉米田里面產生危害,因此,對這些新的病蟲害也要加強防治。
    總的來說,對倒伏的玉米可以采取四項措施,一是扶,二是疏,讓每棵玉米適當疏散一點,讓它們能夠見到陽光。三是補,補充點營養肥,補充點營養。四是防,防病蟲害、防霉變、防發芽。這里需要給農民朋友說明一個問題,就是倒伏的玉米只要它沒有死掉,我們就千萬不要急著收獲,因為玉米只要有綠葉它就在生長。李教授認為,這次倒伏主要和天氣有關,下過雨以后伴隨有大風,這種大風強度還是比較高的,它發生的時機正好是玉米長到八月底左右果穗比較大的時候,另外玉米到后期莖稈逐漸變弱,抗倒伏的能力在減弱,果穗比較沉,這時候就經不起這種大風。通過今年倒伏的災害,也提醒農民朋友以后在種植玉米的時候一定要關注倒伏問題,并提前防范。一是選擇抗倒伏的品種。二是適當降低種植密度。現在玉米的機播面積在增加,一般來說每畝 (下同)在4000~4500株就行了,結果種了五六千株,甚至七八千株,密度一大,莖稈長得不堅固,就容易倒。三是采用化學調控的辦法,用一些抗倒劑。
    李教授說,進入9月份以后,主要在未倒伏玉米的管理上抓好兩項技術,一個是如果天氣干旱的話,有灌水條件的及時灌水,第二個很重要的措施就是要適當晚收,因為我省的玉米收獲時間普遍比較早,就是說玉米不夠成熟很多地方就收獲了,因為農民對收獲的標準掌握不好,一定要等到玉米完全長成熟了再收。李教授說,農民收獲是苞一黃就收了,實際上苞葉黃了離成熟還有10天左右,所以今年我們一定要堅持把晚收技術落實到位,9月25日左右是我省玉米正常成熟的時間。(王四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