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新品種保護即是植物新品種的知識產權保護。一個植物新品種權相當于一個專利。加強植物新品種保護的實質是推進知識產權(專利)保護,它對提高育種者和農業科技的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誰獲得品種權越多,誰在國際農業產業競爭中就占有主導地位。
為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國家知識產權發展戰略綱要》精神,保證《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及其《實施細則(農業部分)》的正常實施,加強我省育種家的自主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促進我省植物育種家之間、育種家和品種權保護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提高我省育種家的品種權申請技術水平,進一步推進云南省育種者和企業的植物新品種知識產權保護和實施,提高云南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促進云南植物育種和農業產業的發展。基于此,質標所與教育培訓處劉關所處長、學院許明輝院長(教育培訓處副處長)、朱焰副處長等領導多次會議討論協商并報院同意,2009年8月6日-8日,由云南省農業科學院主辦,我院質標所、教育培訓處和農業部植物新品種測試(昆明)分中心,云南省作物學會共同承辦的“云南省植物新品種保護申請技術培訓班”順利開班并圓滿完成全部培訓計劃。
參加培訓的有來自我省知名的種業公司和花卉育種公司、13個地州的農業科學研究所(院)、省熱帶作物研究所、文山三七研究院及我院各研究所等單位近80名學員。會上,質標所編制并印發了170多頁10多萬字的培訓教材。質標所黎其萬所長、教育培訓處副處長、學院院長許明輝參加了會議。我院黨委委員、副院長、農業部植物新品種測試(昆明)分中心主任范源洪,省農業廳科教處段洪文副處長出席了開幕式并作了重要講話。
培訓班還有幸邀請到農業部發展中心保護處呂波處長、測試處唐浩博士就“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及申請程序解讀”“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發展狀況”作了精彩講解。會上,楚雄州農科所黃光和所長針對本所的獲權品種實施方面的成功經驗作了介紹;昆明分中心副主任張建華研究員、測試人員王江民副研究員、劉艷芳碩士向學員們講解了植物新品種權申請中的技巧問題和需要注意的細節、DUS測試的意義和通途等。會上,育種家和分中心就如何更好的申請品種權保護、昆明分中心如何為育種家提高服務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討論。
最后,質標所羅紅副所長結合質標所提出的“三個一工程”(一本書,一支隊伍、一個平臺),作了“把握機遇 熟悉規則 超前謀劃 科學發展”的總結發言,希望通過此次培訓,探尋科學的合作方式,實現科技與經濟的互動與雙贏,為服從和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而不懈努力。羅副所長強調:質標所產業工作要按院黨委工作部署,圍繞院三項重點工作和“八百雙倍增工程”目標,達到“抓服務 搭橋梁 建平臺 促發展”的目的,以確保順利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促進云南“三農”工作科學發展。
通過此次培訓取得了如下成效:
一、讓學員們深入了解了UPOV發展歷程、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動態和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及其實施取得的顯著成效。提出了推進我省植物新品種保護需要解決問題。
二、就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和申請程序對學員們進行了詳細解讀。強調了幾個技術問題的把握有利于提高品種權申請的成功率和速度:(一)近似品種是申請品種的對照,合適的近似品種往往有利于申請品種的審查授權。近似品種必須是:同一類型、共知公用、血緣較近、最相似性;(二)合適的命名,指出了不能用作命名的九個方面;(三)新穎性的變通;(四)最佳申請時間的確定;(五)按時繳費;(六)積極實施。
三、讓學員們深入了解DUS測試的實質,明確了加強DUS測試技術創新研究有利于我省及其周邊地區的植物新品種保護和品種、種子市場的技術管理。指出DUS測試是植物新品種保護實質審查的關鍵,是獲得授權的主要依據,同時也是植物育種評價,品種真實性鑒定,種子(種苗)純度的質量監測等關鍵技術。
四、通過討論,大家認為云南作為植物王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潛力巨大。下一步需要:(一)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育種家的新品種權保護意識;(二)建立DUS測試技術創新體系,在測試技術研究方面給予穩定支持;(三)建立種子市場管理、育種、DUS審查、行政執法、法律維權的聯動體系;(四)重視維權、加大假冒、侵權案件的查處和打擊力度,真正使育種者的知識產權得到有效保護,從而提高他們在育種創新和品種權保護方面的積極性。(張建華 羅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