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病癥狀因土壤缺硼程度不同而有很大差異。土壤嚴重缺硼時,在苗期、薹期即可發病,病株萎縮死亡;中、輕度缺硼時,花期出現癥狀,病株不實。病株根系發育不良,須根不長,表皮褐色,有的根頸部膨大,皮層龜裂。葉色初為暗綠色,后為紫紅色或紫色,并向內部發展,變成藍紫色;葉脈及附近組織變黃,形成許多藍紫斑。最后部分葉緣枯焦,葉片變黃脫落。病株葉形變小、葉質增厚、易脆,葉端向下方倒卷或呈皺縮狀。一般下、中部莖葉最先變色,并向上、下發展。生長點及花序頂端花蕾褪綠成黃白色,病株不能抽薹而萎縮壞死。花期發病植株開花緩慢,小分枝叢生,開花不結實或豆莢發育受阻,不能發育成正常種子,豆莢長度不能延伸或豆莢中僅能形成少數正常種子,但間隔結實,豆莢較短,外形彎曲如蘿卜豆莢。果皮和莖桿表皮為紫紅色或藍紫色,中下部皮層帶縱向裂口,上部出現裂斑。
發病原因
油菜萎縮不實病由土壤缺硼引起。土壤中水溶性硼小于0.5ppm均屬缺硼土壤。油菜缺硼的原因很復雜、主要與成土母質、土壤質地以及農業技術措施等有關。土壤堿性、長期持續干旱或淹水均易誘發病害。播栽期較遲的油菜也易發病。
防治方法
發病地區施用硼砂是防治萎縮不實病的關鍵措施,但還需改進土壤和農業技術條件。增施腐熟有機肥、草木灰,合理施用化學氮肥。培育壯苗,適時移栽,促進油菜根系發育。適時抗旱、排水,促進土壤有機硼化合物分解轉化。在油菜播種或移栽前,按每畝施用硼砂0.5~1千克,與有機肥和氮磷鉀肥混合施用,勿與種子直接接觸,以避免硼對種子發芽和幼根生長的抑制作用。在苗床和本田苗期、薹期各噴施硼肥1次,缺硼嚴重的田塊還應在花期再噴施1次,效果很好。苗床期噴硼一般在移栽前1~2天,每畝用硼砂100克對水葉面噴霧;苗期最好在移栽后第2天噴施;開花期后,如發現有萎縮不實現象,每畝可用硼砂100克,對水100千克,根外噴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