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正值紅薯生長后期,此階段田間管理的核心重點是保護葉片功能、增強植株光合作用效率,進而促進薯塊快速膨大,為最終提高產量與品質奠定基礎。
排澇防旱,保障土壤環境適宜。遭遇降雨天氣時,需重點確保田間壟溝、腰溝、排水溝“三溝”暢通相連,尤其對于排水條件較差的田塊或地勢低洼區域,更要提前檢查溝渠通暢性。若田間出現淹水、積水情況,務必及時疏通排水,避免土壤長期缺氧導致薯塊腐爛;若生長后期遭遇干旱,應及時補水灌溉,一般建議在紅薯收獲前20天左右停止澆水,防止收獲時薯塊含水量過高影響存儲。
科學控旺,平衡地上地下生長。紅薯地上部旺長的判斷標準為:葉片顏色濃綠,植株頂部三葉節間明顯拉長,葉柄長度與葉片寬度較正常生長狀態增加1/3以上,且壟頂與壟溝高度差異縮小、無明顯區分。高溫高濕的環境易誘發紅薯旺長,針對旺長田塊,可適量噴施烯效唑、多效唑、乙烯利等生長調節劑進行調控,噴施時間一般選擇晴天下午3時以后,此時溫度降低、蒸發量減小,利于藥劑吸收,提升控旺效果。
精準追肥,滿足薯塊膨大需求。紅薯生長后期對鉀肥和磷肥的需求量顯著增加,可結合田間植株生長情況,追施適量鉀肥與磷肥,為薯塊膨大提供充足養分;若田間出現葉片早衰現象,可通過葉面噴施的方式補充營養,推薦使用適量磷酸二氫鉀與尿素的混合溶液,每隔7天左右噴施1次,根據葉片恢復情況連續噴施2—3次,延緩葉片衰老,維持光合作用能力。
(唐明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