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揚州大學教育部植物功能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成功培育了無抗性選擇標記且淀粉品質改良的轉反義Wx基因水稻新品系。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2009年《作物學報》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揚州大學顧銘洪教授,其長期從事作物遺傳育種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專長于水稻細胞遺傳和育種研究。在水稻矮桿性狀遺傳和基因定位、水稻品質性狀遺傳、水稻廣親和性遺傳和基因定位、水稻非整倍體的研究、轉基因水稻研究等方面做了一系列開創性的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先后被評為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1次、二等獎2次,國家自然科學獎四等獎1次,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次。
淀粉是稻米胚乳的主體,約占糙米重的90%。所以,淀粉品質是影響稻米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稻米的品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同時,為適應不同人群的口味以及不同產品加工的需要,又需要各種不同品質的稻米。決定稻米淀粉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稻米胚乳中的直鏈淀粉含量。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在經共轉化法獲得的轉反義Wx基因水稻自交后代中篩選獲得了不含抗性選擇標記基因的純合體。對這些純合轉基因水稻的分析表明,其未成熟種子胚乳中Wx基因表達水平和成熟種子中Wx蛋白量較未轉化對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轉基因水稻成熟種子中直鏈淀粉含量較未轉化對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個轉基因系降低至10%左右,相當于軟米的直鏈淀粉含量,1個轉基因系降到了2%以下,形成了糯稻新品系。轉基因稻米中直鏈淀粉含量降低后,其膠稠度相應變軟,而糊化溫度未發生明顯改變。田間試驗結果表明,轉基因水稻的大部分農藝性狀與受體品種武香粳9號無顯著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