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陜西夏大豆正處于花莢期,這是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的關鍵期,也是需水高峰期和溫度敏感期。為有效應對高溫干旱對大豆生產帶來的影響,提升大豆單產和品質,現提出以下技術指導意見。
以水調溫
大豆花莢期,適宜的田間土壤相對含水量為70%—80%。若高溫、無雨天氣持續出現,土壤墑情不足,開花會受到抑制,需及時澆水抗旱,以滿足大豆對水分的需求,減少秕莢。
對有灌溉條件的地區,宜采用小水勤灌或隔溝灌,避免大水漫灌導致土壤板結和養分流失。灌水量以濕潤主要根系分布層(0—40厘米)為宜,每次每畝灌水量為20立方米左右。最佳灌溉時間在清晨或傍晚,嚴禁在中午高溫時段灌水,以防燙傷根系和加劇植株生理紊亂。
追肥促壯
對生長表現脫肥、生育期延后,或前期因干旱高溫導致大豆出現植株偏矮、根瘤減少、缺肥苗弱的田塊,應選擇陰天或晴熱天的早晚,采用“少量多次、低濃度”的輕肥緩補措施。
對于可灌溉區域,結合灌水輕施速效氮肥(如每畝追施尿素5—8公斤),補充因干旱消耗的氮素;同時噴施磷酸二氫鉀、氨基酸等營養劑,增強植株營養,延長葉片功能期,促進根系恢復生長,提高抵御高溫熱害的能力,減輕干旱影響。對無灌溉條件的地區,若近期出現有效降雨,可趁雨追肥;若持續無雨,進入鼓粒期的田塊可每畝用1公斤尿素(兌水制成溶液)或100克磷酸二氫鉀,與25克鉬酸銨、100克硼肥混合,兌水45公斤進行葉面噴施,提高大豆抗逆性。
防病蟲減損
高溫干旱易誘發紅蜘蛛、蚜蟲、煙粉虱等刺吸式害蟲暴發,以及病毒病、炭疽病等病害。可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殺蟲劑,如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蟲啉+甲維?蟲螨腈,或生物農藥。重點防治點蜂蝽、蚜蟲等害蟲,特別要加強對點蜂蝽等刺吸性蟲害的防控,預防大豆“癥青”發生。每隔7—10天噴藥1次,連續噴施2—3次。
“一噴多效”延衰
對于旱地區域,開展大豆中后期“一噴多效”措施是防災減災、提高粒重、延長生育期的重要手段。在大豆花莢期、鼓粒期,葉面噴施蕓苔素內酯或碧護,可調節大豆植株體內激素平衡,誘導產生抗逆蛋白,關閉氣孔減少蒸騰,緩解高溫干旱危害。
同時,視大豆長勢在葉面噴施尿素、鉬酸銨、硫酸亞鐵、多元微肥、殺蟲劑和殺菌劑等,以增加葉片營養,保花、保莢、增粒重,實現“一噴多效”。對于密植、土壤肥力高或施肥量大等易出現旺長的地塊,可在開花初期噴施烯效唑等化控劑進行控旺處理。
(據西安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