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癥狀 主蔓萎縮變矮,側枝叢生,葉色淺黃,葉片薄且細小、缺刻增多。側根、須根細小、繁多。苗期染病結薯小或不結薯;中后期染病薯塊小且干癟,薯皮粗糙或生有突起物,顏色變深,病薯塊一般煮不爛,失去食用價值。目前福建、臺灣早期染病可致絕收,中、后期染病產量低、質量差。 | |
|
|
病原 Mycoplasma一like organism簡稱MLO,稱類菌原體。在病株葉脈韌皮細胞中可見類菌原體,大小為200一1000nm,病株新梢超薄切片在電鏡下可見三層單位膜,內部中央充滿核質樣的纖維狀物質,可能是DNA基因組,其四周布有類似于核蛋白體的顆粒。近年發現馬鈴薯Y病毒組的線狀病毒和類菌原體復合侵染也可引起甘薯叢枝病。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藤、病薯上的病毒或類菌原體是初侵染源。干旱瘠薄地、連作地、早栽地發病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