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三角形,側緣隆起明顯,前端的縱溝和顏面隆起的縱溝相連接,無頭側窩。雄性觸色雙爪。前翅黃色,翅脈明顯;盤室近四邊形。腹背、腹中央及兩側均生有縱黑斑。雄蚊腹部棒狀。雌蚊腹部紡錘形。卵長0.75mm,長橢圓狀,黑色。末齡幼蟲體長22?26mm,淺灰褐色。頭色暗,半縮在前胸內,咀嚼式口器。后氣門上下有軟指狀突起3對,體背生剛毛。離蛹形狀與幼蟲相似。蛹前胸背有短管狀呼吸孔1對,腹部各節背板、腹板后緣具刺l排。
生活習性 遼寧年生2代,以末齡幼蟲在土下20一25cm處越冬,翌年5月化蛹、羽化為成蟲,6月產卵,7月上旬至8月中旬進入幼蟲活動期,8月中旬至下旬化蛹、羽化,進入9月初又產卵、孵化為幼蟲,10月幼蟲進入老熟狀態,入土化蛹。
防治方法 (1)越冬幼蟲開始為害時,在土表撒施2.5%辛硫磷粉劑或5%殺蟲畏藥土,后鋤或耙入土中或灌水,使藥液滲入土中。(2)必要時澆灌0.6%無名霸(苦參煙堿醇液)1000?1500倍液。(3)發現為害時,可在地面堆放拌有低毒農藥的新鮮菜葉,誘集幼蟲,集中消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