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年來,花生田蠐螬發,常有農民反映花生田蠐螬比較難治。近日,山東東平縣彭集鎮農民、日照市經銷商就因當地花生田內蠐螬泛濫,而邀請花生專家蔡長久去當地指導防治技術。本期,編者特邀請蔡長久老師撰文一篇,供各地讀者參考。
蠐螬是金龜甲幼蟲的總稱,蠐螬的成蟲稱金龜甲,農民稱“瞎撞”或“瞎碰”。危害花生的蠐螬種類很多,已知的有17種,其中大黑、暗黑、銅綠、擬毛黃及黑皺五種金龜甲的幼蟲危害較重。受其危害,輕者減產20%-40%,重者減產60%-80%,甚至絕收。各地土質不同,優勢蟲種各異,黃河沖積平原區以銅綠和擬毛黃金龜甲幼蟲為主:黏土地以大黑、暗黑和黑皺金龜甲幼蟲為主,退海灘地和沿河沙地則以云斑金龜甲幼蟲為主。不同種類的金龜甲生活史和習性不同,但共同特點是6-7月份成蟲出土,經過一段補食后到花生植株附近8-15厘米深處產卵,7-10天卵孵化出幼蟲時,花生果針已開始入土結果,形成幼果。可以認為蠐螬幼蟲的孵化和生長與花生幼果的形成和發育是同步的。當花生成熟和收獲時,蠐螬幼蟲已經長成,隨即下移潛入深土層進入越冬期。防治花生田蠐螬的有效方法有:
一、輪作換茬。花生的前茬作物最好是禾本科作物,如玉米、稻谷等。
二、在花生地邊地頭種植蓖麻,對大黑和黑皺金龜甲有誘殺和驅避成蟲作用。
三、化學農藥防治。播種花生時每畝用0.5-1.0公斤10%“812”藥肥粉蓋種。機械播種可加大量至1.0-1.5公斤撒在地表,通過機播包在壟內或隨化肥施入地下。歷年發生較重的地區和地塊,還要在成蟲補食和產卵盛期(山東6月中旬至7月中旬)向花生株叢內撒施1.0-1.5公斤“812”藥肥粉。“812”藥肥粉以按要求標準生產的質量較穩定,防治效果較理想。
四、防治蠐螬的同時也兼治了金針蟲、網目擬地甲、地老虎等其它地下害蟲。
五、施用符合標準要求的“812”藥肥粉,還能兼治苗期蚜蟲等刺(銼)吸式口器害蟲及其作為主要媒介傳播的病毒病危害,從而減少畸形果和小果數。(科技信息報 蔡長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