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應該了解雜蟲棉的優勢與習性,雜交抗蟲棉的優勢是單株優勢,也就是說單株接鈴性強,但是他的增產幅度是不能和水稻、玉米來比,他的增產幅度為20%左右,而需要的養分與水分要遠遠高于常規品種,適合高肥水種植,在低產田和瘠薄地塊是看不出其生長優勢的,所以在地肥水和瘠薄地區建議推廣常規品種,從而減少棉農的種植成本。
棉花根據生長習性可以分成早發型和晚發型兩種,早發型有以下表現,出苗好、發育快、早熟耐陰雨、澇年景表現好,但是缺點是腿高,抗病性差、抗倒伏能力差,適合套種、地膜覆蓋。
晚發型,出苗慢、苗弱不耐陰雨,但是抗蟲性好、抗旱、耐瘠薄旱年產量突出。適合旱地、瘠薄地、沙性地、種植
再有,棉花分為多絨毛型和少絨毛型,塔形和松散型。我們市場上所推廣的抗盲椿象品種都是少絨毛型。
棉花種植需要合理的施肥,在黃淮地區建議氮肥的使用量為10-15公斤,磷肥10-12公斤,鉀肥10-15公斤,同時還要根據土壤情況使用其他的中微量元素。對于化肥的使用建議氮肥分成基肥、花肥和蓋頂肥三尺使用比例為3:4:3,磷肥一次性底施,鉀肥可以分成底施和花肥,比例為5:5。
對于花肥可以土壤追肥,蓋頂肥實行噴霧追施。
管理棉花應該合理使用農藥,由于抗蟲棉主要對鱗翅目的害蟲有效果所以要注意做好盲椿象和紅蜘蛛的防治,但是抗蟲棉不是無蟲棉,在棉鈴蟲爆發年份要注意三代以后的棉田管理以防棉鈴蟲的危害。同時還要做好病害的防治,我國目前主要的病害有苗期病害、以立枯病、黑根病等為主,后期以枯萎病黃萎病為主。在病蟲害的防治中要注意的事項為,建議在下午4點以后噴藥,這個時間的溫度和蟲害的習性都適合管理,藥液的噴施應該從葉面的下部往上噴施,重點時間應該下翻上扣、四面打透。總之我們應該根據實際的種植與管理相結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