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23日,全省晚稻優質品種豐產性展示觀摩培訓會在長沙召開,湘北、湘中、湘南不同生態區雙季稻優質品種豐產性展示基地所在市、縣農技推廣負責人和實施主體參會。
在湘中生態區(長沙縣)基地,參會人員實地觀摩了21個晚稻品種長勢,重點察看了有效穗、穗粒數、結實率、千粒重、生育期及抗逆性等關鍵性狀,詳細了解各品種特性及配套機械化栽培技術,并進行了現場打分。從實地情況看,各品種的豐產性與抗逆性直觀呈現,為農民科學選種、機械化栽培技術推廣提供了可靠的現場參考。
觀摩結束后,參會人員圍繞雙季稻優質品種展示工作開展經驗交流。重點就品種特性、關鍵技術集成、區域化種植模式構建、示范推廣機制等議題展開深入討論,進一步明確了適宜不同生態區的雙季稻主導品種、關鍵配套技術及推廣路徑。湖南農業大學專家還就水稻控旺抗倒增產、晚稻機收減損等實用技術進行了系統講解和現場答疑。
會議指出,豐產性展示工作旨在于破解“農民選種難、技術落地難”等現實問題。各地要強化責任擔當,持續優化技術規范、統一展示標準、提升品種鑒評的科學性與導向性。要充分利用“田間課堂”、線上直播等多種形式,擴大示范成果的輻射范圍,不斷深化展示基地作為“農業科技示范田、農技服務指導田、農民學習樣板田”的功能定位,引導廣大農民“選好種、管好田”,為全省糧油作物單產提升行動提供堅實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