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蘋果摘袋季,“水裂紋”卻成了果農心頭憂——果肩、梗洼處的褐色裂紋,不僅拉低果實顏值,更讓辛苦種植的蘋果淪為次品,直接影響收益。這一看似常見的問題,實則是遺傳、氣候、水肥管理等多重因素疊加的生理性難題,土壤忽干忽濕、劣質果袋使用、果園光照不足等,都可能成為“元兇”。
破解“水裂紋”痛點,關鍵在“防”與“治”結合。本期內容從水裂紋的特征識別入手,拆解9大核心成因,再針對性給出土壤水分管理、科學施肥、果袋選擇等5項防治措施,為果農提供全流程解決方案。希望這份實用指南,能幫助果農減少損失,讓每一顆蘋果都能以優質品相走向市場,守護好一年的辛勤成果。
認識蘋果水裂紋
蘋果水裂紋的典型特征集中在果實表面及凹陷部位,具體表現為:
凹陷處紋路:梗洼和萼洼處多呈現褐色漣漪狀或水波紋狀裂紋。
果面裂紋形態:果面常以果點為中心形成裂紋——果肩部位多為橫向裂紋,果胴部位多為放射狀裂紋,隨著裂紋增多、延長,最終相互連接成網狀,導致果面粗糙。
后續變化:裂口處易失水干縮,造成果實成熟延遲;小裂口會分泌蠟液,愈合后形成黑褐色疤紋,嚴重時疤紋縱橫交錯,最終發展為果銹。
蘋果水裂紋的產生原因
蘋果水裂紋本質是果實生長過程中“供需失衡”引發的生理性問題,具體可分為9類核心原因:
遺傳因素。富士蘋果的水裂紋屬于生理性病害,其親本為“國光”和“元帥”——其中“國光”本身是易產生裂紋的品種,“元帥”則較易出現果銹,這兩種親本的裂紋相關性狀均遺傳到富士品種上,導致富士蘋果天生存在水裂紋高發風險。
土壤水分忽干忽濕。果實所需水分主要通過根系從土壤中吸收運輸,若土壤水分管理失衡、忽干忽濕,極易誘發水裂紋,遇到干旱天氣時,果園土壤缺水且未及時灌水,果實膨大受阻;待旱情嚴重后再大水漫灌,土壤水分突然激增,會導致果實從“缺水狀態”驟變為“水分過量狀態”,果肉細胞快速吸水膨脹,但果皮生長速度無法同步加快,最終造成果皮皮層組織撕裂,形成裂紋。
不良氣候影響。干旱、高溫、暴雨、凍害、多風、多霧等極端氣候,會導致果園環境突變,成為水裂紋的重要誘因,連續高溫干旱后突降暴雨,且降雨強度大,雨后天晴又遇持續高溫,這種“干濕急轉+冷熱交替”的環境,最易引發水裂紋;幼果期若遭遇凍害,果實表層組織受損,后期也容易出現裂口。
土壤基礎條件差。長期用肥不當、土壤管理不科學,會導致土壤有機質含量低、養分不均衡,保水保肥能力大幅下降,這類土壤既容易干旱缺水,灌水或降雨后又易出現澇情,且灌水后無法長效保水,很快再次干旱——頻繁的水分波動會直接導致果實水分供應失衡,增加水裂紋發生概率。
施肥方式不合理。養分失衡:長期單一施用化肥,忽視有機肥、中微量元素肥,導致樹體養分不均衡,抗逆能力減弱;根系受損:施肥方式不當(如淺層施肥)導致根系上浮,降低樹體的抗旱、抗澇能力;肥害影響: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氨氣會向上擴散,灼傷葉片和果實,尤其是枝條下部的果實,易出現嚴重的裂紋、裂口和皴皮。
果袋質量與使用問題。使用劣質果袋是水裂紋的常見誘因:劣質果袋疏水性差,易被雨水浸濕,或雨水順著果柄流入袋內,導致果實長期處于“浸泡狀態”,增加水裂紋發生風險。
果園郁閉、光照不足。修剪不合理、果園種植過密,會導致樹冠郁閉,內膛通風透光條件差,光照不足會使果皮角質層發育不健全,抗裂能力下降;果實摘袋后,陽面著色均勻、皮層健壯,陰面因缺少光照,表層細胞排列雜亂,更易出現水裂紋。
摘袋后遇雨。果實摘袋后若遭遇降雨,梗洼等凹陷部位易積水,水分長時間滯留會導致局部果皮受力不均,誘發嚴重的水裂紋。
樹勢與樹齡差異。一般情況下,樹齡大、樹勢弱的果樹,水裂紋發生概率更高、危害更嚴重;而樹齡小、樹勢健壯的果樹,因養分供應穩定、抗逆能力強,水裂紋發生少且程度輕。
蘋果水裂紋的科學防治措施
針對水裂紋的發生原因,需從“土壤管理、養分調控、果袋選擇、樹體培育”等多維度綜合防治,具體措施如下:
加強土壤水分精細化管理
保持土壤水分穩定是防治水裂紋最核心的措施:
有灌溉條件的果園,冬季或早春需灌一次透水,果實膨大期根據墑情及時補水,始終保持土壤含水量穩定,避免果實生長“忽快忽慢”。
水源條件差的果園,推行“果園生草+節水灌溉”模式(如覆草滴灌、生草微噴),既能調節土壤水分,又能平衡氮素供應。
新建果園采用起壟栽培,降雨后可快速排水,避免田間積水。
核心原則:防止久旱逢雨、大水漫灌導致的溫度、濕度急劇變化,為果實創造穩定的生長環境。
科學施肥,均衡養分
基肥優先:秋季施基肥時,重點增施有機肥(如腐熟的羊糞、牛糞),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關鍵期補肥:花蕾期噴施1次硼肥,促進花粉發育和果實坐果;幼果期套袋前,結合噴藥噴施硼肥和鈣肥,增強果皮韌性;摘袋前、摘袋后各噴施1次葉面鈣肥,進一步提升果皮抗裂性。
避免肥害:嚴禁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化肥需與有機肥搭配使用,避免單一施肥導致養分失衡。
選用優質果袋規范套袋操作
選對果袋:優先選擇優質雙層果袋,干旱地區可選用“紙加膜袋”,避免使用單層劣質紙袋。
規范套袋:套袋時將袋口嚴密封緊,防止雨水順著果柄流入袋內,避免果實被雨水長時間侵襲。
培育健壯樹體優化通風透光條件
合理修剪:通過疏除過密枝條、打開層間光路,減少低光效冠區,改善果園通風透光條件——光照充足可促進果皮角質層健全發育,雨后水分也能快速散失,減少果實吸水時間。
調整樹勢:針對樹齡大、樹勢弱的果樹,通過增施有機肥、合理修剪,逐步恢復樹勢;喬化樹若果園郁閉,需及時間伐或樹形改造,兼顧通風透光與果品質量。
強化果園綜合栽培管理
減少刺激:幼果期盡量少用對果皮有刺激性的農藥(尤其是乳油類藥劑),避免損傷果皮表層組織。
輔助補光:果實著色期及時摘葉、轉果,地面鋪設反光膜,促進果實均勻著色,提升果皮發育質量。
科學脫袋:脫袋時避開多風、溫度驟變的天氣;脫袋后建議噴施1次“清水藥+液體鈣肥”,既能全園殺菌,又能補充鈣元素,降低水裂紋發生風險。
(本版稿件由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 張朝輝 參考 陜西省果業中心網、銅川市耀州區果業發展中心網等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