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雜交水稻揚花授粉的關鍵時節,在祁陽市文明鋪鎮狹江村的制種田里,農戶們正搶抓晴好天氣開展人工“趕花”,為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在600多畝的制種田里,農戶們兩人一組手拿尼龍繩在田間忙著趕花作業。他們默契配合,通過有節奏地牽動繩索,使父本花粉均勻散落到母本稻穗上,提高授粉成功率和制種產量。
狹江村農戶陳軍:“我們每天早上趕在稻花開放前就下田,這幾天氣溫高、陽光好,正是授粉的黃金時間。人工趕花雖然辛苦,但一畝制種田收成能抵得上好幾畝普通稻,大伙兒干勁都特別足。”
為提高制種效率和農戶收益,當地農業部門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推廣輕簡化、標準化制種技術,幫助農戶解決揚花不遇、花期不調等技術難題。
文明鋪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陳永祥:“今年全鎮雜交水稻制種面積較去年增長20%,預計平均畝產可達450斤以上。下一步我們將推動‘企業+合作社+農戶’訂單模式,實現統一技術、統一收購,降低農戶風險。”
目前,祁陽在文明鋪、三口塘、龔家坪等八個鄉鎮開展雜交水稻制種,總面積超過1萬畝,培育雜交水稻品種18個組合,雜交水稻種子總產達到200萬公斤,總產值達到4000多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