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望成為進口大豆重要替代品
湖北日報訊 (記者楊然、通訊員陳雪瑩)8月5日上午,在武漢經開區鄧南街道撈子湖村,伴隨著玉米籽粒收獲機的轟鳴聲,武漢市高蛋白玉米迎來豐收。專家采樣測定,此次收獲的玉米籽粒蛋白質平均含量為10.8%,比原主栽品種提高了2個百分點。
玉米是生產飼料的重要作物,但普通玉米的蛋白質含量較低,在8%左右。飼料生產過程中,需要大量添加豆粕來補充蛋白質。據統計,我國大豆年進口量約1億噸,高蛋白玉米的育種與推廣種植,有利于降低大豆進口依賴、保障飼料蛋白供給安全。
武漢本地種植玉米中,以漢南甜玉米最為知名,具有籽粒飽滿、色澤鮮亮、口感香甜等優點,是市民餐桌上的美味。高蛋白玉米則主要用于飼料生產,農戶需要調整種植方式,改變銷售渠道。今年4月,武漢在全國首推高蛋白玉米種植補貼政策,種植高蛋白玉米300畝以上,每畝補貼200元。這一政策增強了農戶種植高蛋白玉米的信心,推動700余畝研發測試基地和1.1萬畝種植展示示范田落地。8月5日至9月初,武漢萬畝高蛋白玉米開始陸續收獲。
據介紹,為降低種植戶的市場風險,充分實現高蛋白玉米的市場價值,武漢采用訂單農業模式,緊密聯系上下游企業,打造從種植、管理、收獲到倉儲、加工、飼料應用的全產業鏈閉環。
在鄧南街道玉米田間,武漢市還舉行了高蛋白玉米籽粒機收暨全產業鏈推廣現場會。未米生物科技、揚翔集團、鑫牧豐泰等企業簽訂合作協議,以湖北為重要基地,培育開發蛋白質含量高的飼用玉米新品,滿足不同畜禽的營養需求,推進高蛋白玉米產業化。未來3至5年,計劃將武漢高蛋白玉米種植規模擴展至5萬—10萬畝,并帶動全省突破百萬畝大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