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奇臺縣老奇臺鎮牛王宮村小麥示范田迎來“大考”。由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自治區農技推廣總站、新疆農墾科學院和新疆農業科學院專家組成的測產組現場實打實收,在品種、播期、肥水管理完全一致的情況下,平均畝產較對照田提高10.5%,增產效果顯著。
技術體系聚焦小麥種植提質增產,成功構建了一套以化控為核心技術的小麥抗逆綠色豐產栽培技術體系。項目通過引進疆外產品進行熟化升級,同時對新疆特色生物資源進行深度挖掘與產品開發,在種子包衣保苗、控旺防早衰、抗逆增產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體系。
聯合專家組嚴格按照規程,現場監督了選定田塊的機械化實收、稱重、測水及面積核實等全過程,以獲取核心示范區小麥產量的第一手精準數據。經實地測產驗證,示范區較常規種植模式增產顯著,有效提升了小麥防災減災能力,實現了穩產高產目標。
據介紹,新疆作物化學調控技術是在作物生產過程中將植物生長調節劑等化學物質與肥水管理等農藝措施相結合,采取多種措施調控作物生長,使其與氣候、土壤協同互作,有效提高資源利用率,提高作物產量、品質和效益的系統工程技術,包括產量形成調控技術、精確定量栽培技術、資源高效利用技術、植物生長調節劑制備技術等。新疆小麥全程化控抗逆防倒技術模式,是針對新疆小麥生產中面臨的低溫、干旱、高溫、干熱風、鹽堿、果麥間作寡照等逆境條件,以及肥水過量、密植等人為因素造成的倒伏問題而提出。上述問題嚴重影響了小麥的產量和品質,對糧食安全構成巨大威脅,尤其是近年來隨著縮行增密技術推廣,倒伏問題逐年加劇。為此,該技術模式提供了一套系統防控、輕簡栽培、安全高效的抗逆防倒增產技術,旨在提高小麥生產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目前,該技術模式及核心技術已在新疆、甘肅、河北、四川等地大面積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