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大暑。
重慶市種子站組織相關專家,對重慶黍隆種業有限公司承擔的2025年玉米新品種展示示范項目,進行了田間現場鑒評。這次“考試”,要從110個品種里選出“優等生”、挑出“避雷款”,讓農戶選種更容易。
在榮昌區仁義鎮鎮瑤山村,雨后的太陽更曬人,吸飽了水的泥土黏得跟糯米糍一樣。專家組鉆進試驗地,查看不同品種的株型身高、整齊度、抗病性、抗倒伏等特性,逐一記錄。
“太高,重心就高了,容易倒,隨便來一陣風,就給吹了。”
專家組組長、重慶市農業科學院劉劍飛研究員告訴第1眼TV記者,在他看來,“站不穩”抗倒伏性差的、禿尖、籽粒少不整齊的“癩子”,出現這些情況就要“一票否決”。
據了解,隨著我國品種審定制度不斷創新,重慶農作物品種呈爆發式增長。目前,適宜我市種植的玉米品種達到了1551個,比去年增加239個。
“品種太多了,莫說農戶,喊專家選都摳腦殼。”
劉劍飛介紹說,在同等條件下種植不同品種,就像同臺比武,可以把表現不好、存在風險的品種“踢”出去,好的品種優中選優進行推廣,努力做到讓農戶“不踩雷”。
從田間綜合表現看,渝單921、創世90、優迪899、華龍玉909、豪迪9199、尊玉999和渝單59這7個品種田間綜合表現優秀,華龍玉808、東單20、互幫101、高玉14022、美谷888和昊明達13這些品種田間綜合表現較差。
“看了一圈下來,重慶在玉米品種選育方面有突破性進展,特別是耐熱性這一塊,在全國是領先的。”作為專家組成員,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楊俊品研究員對品種整體表現表示了肯定。
重慶市農業農村委種業管理處處長白潔介紹說,圍繞玉米、水稻、油菜等重點作物,打造“看禾選種”平臺,大力推廣優良品種的同時將缺陷品種納入重點監測,減少大面積生產的風險,提高單產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