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林紅生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鄧衛哲)近日,全國熱作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現場觀摩交流活動在海南省三亞市舉行,會議旨在總結我國熱帶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成效,推動熱帶農業種業創新與產業升級。
近年來,我國熱帶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全國共建設熱作種質資源圃(庫)105個,研發了天然橡膠、木薯等300余種作物組培離體保存技術,逐步實現熱作種質資源保存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全國熱帶作物種質資源保存總量9萬余份,其中甘蔗、荔枝、龍眼種質資源保存量位居世界第一,橡膠樹、芒果保存量位居世界第二,極大豐富了我國熱帶作物種質資源戰略儲備。
在種質創新與品種推廣方面,通過挖掘創制優異性狀種質,創建高效育種技術體系,截至2024年底,國家和省級累計審定認定超200個熱作品種,登記品種數40余個,申請熱作新品種權280個,實現了主推品種全國覆蓋率超過90%,為全國熱帶農業發展奠定了種業基礎。
在種質資源“引進來”方面,我國累計從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引進特色熱帶水果、藥用植物等種質資源,一些抗病、高產或抗寒種質資源的引進,填補了國內資源空白,支撐國內產業發展。在種質資源“走出去”方面,中方團隊在剛果(布)開展熱帶農業科技攻關,示范種植的“華南5號”木薯每公頃產量達到51噸,是當地品種產量的5.6倍。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我國熱作種質資源工作仍面臨資源多樣性不足、共享機制不完善等挑戰。下一步將強化熱作種質資源引進與精準鑒定,推動先進育種技術推廣應用,同時完善熱作種質資源共享利用體系建設,提升優異種質資源利用效率,探索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熱作商業化育種體系,加快優良熱作新品種的市場化開發利用,為熱帶農業現代化提供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