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百萬畝玉米噸糧田測產結果發布。伊犁州兩百萬畝玉米規模化生產區平均畝產達1209.1公斤,創全球范圍內玉米兩百萬畝高產記錄,并再次刷新百畝至百萬畝五個層次的全國玉米大面積高產紀錄。其中,百畝、千畝、萬畝均突破噸半糧(1500公斤/畝)水平。
此次測產在新疆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組織下,由中國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等42家農業科研院所的64位專家組成高規格測產專家組,于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對察布查爾縣、伊寧縣、鞏留縣、新源縣等8個縣市的兩百萬畝玉米噸糧田進行了系統性的實打實收測產。
據介紹,抽樣田塊418塊,實收面積達11.24萬畝。其中,新源縣公安農場百畝攻關田畝產1598.4公斤,較原全國紀錄提高21.56公斤;伊寧縣曲魯海鄉千畝創建田畝產1582.7公斤,較原全國紀錄提高32.55公斤;魯海鄉萬畝示范田畝產1542.2公斤,較原全國紀錄提高149.5公斤;察布查爾縣十萬畝示范基地畝產1406.7公斤,較原全國紀錄提高48.7公斤;伊犁州兩百萬畝玉米高產創建區畝產達1209.1公斤,較原全國紀錄提升44.4公斤。
據了解,伊犁州百萬畝噸糧田創建區全面采用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少昆團隊研發的“玉米密植高產精準調控技術”。該項技術通過集成合理增密、滴灌水肥精準調控、滴水齊苗、一噴多促等十項關鍵技術,有效破解了高密度種植條件下的倒伏、空稈、早衰、水肥效率不高等生產難題。
該項技術自2023年被農業農村部列為全國玉米單產提升工程核心技術以來,在全國累計推廣1.5億畝,并在全國范圍內首次實現了玉米單產大面積(54621畝)達到“噸半田”水平的重大突破,為全國玉米大面積增產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