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青海湖畔,連片的油菜花在藍天白云下綻放。這個由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選育、青海科光種業有限公司推廣的“秦雜油101”油菜新品種,用4年時間實現了從試驗田到12萬畝種植面積的跨越,成為高原農戶增收的“新引擎”。
7月1日,2025年“走出楊凌看示范”全媒體采訪團在位于青海西寧市湟中區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育種基地采訪期間,青海科光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武建偉表示:“秦雜油101在青海低溫冷涼環境下表現非常優秀!”
四年前(2021年),在第三屆全國(楊凌)油菜科技大會上,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精心培育的“秦雜油101”油菜品種正式“出嫁”給青海科光種業,這場特殊的“聯姻”,讓科技成果轉化的故事有了最生動的注腳。
以楊凌油菜科技大會為“紐帶橋梁”,催生出令人驚喜的合作成果。武建偉說,通過近幾年的表現,“秦雜油101”油菜品種含油量超過50%,榨出的油色澤金黃,一改傳統菜籽油顏色黝黑,深受青海及周邊食用油企業和種植戶的青睞。
“秦雜油101”品種的成功推廣給武建偉帶來了自信,現已推廣面積12萬余畝。2023年,武建偉再次通過楊凌油菜科技大會獲得“秦優908”的生產經營權。這兩個品種成為陜西雜交油菜研究中心與企業合作引入青海的首批油菜新品種。
“只有培育好的油菜新品種,才能盛開最美的油菜花。”武建偉說,楊凌油菜新品種在高原上的優異表現,不僅豐富了青海地區油菜品種類別,也為油菜產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在青海湟中區千畝油菜種植田里綻放著金色畫卷,作為兩個油菜品種選育人,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副主任董育紅研究員徘徊油菜田間,查看著高原上油菜花開時節的細微變化……
董育紅介紹,近幾年,“秦雜油101”“秦優908”在青海湟中區開展油菜制種工作以來成效顯著。目前,兩個品種制種面積均穩定在五百畝左右,預計可推廣種植油菜20余萬畝。
武建偉坦言,“秦雜油101”是春油菜品種,從引入之初就展現出獨特的優勢。同樣,“秦優908”是冬春兩用型油菜品種,在青海春油菜種植區域表現出了較強的適應性。
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青海春油菜育種基地建于2017年,這里屬于高原大陸性氣候,有利于油菜產量和含油量相關基因的表達。
該中心育種研究室主任關周博說,目前,基地成功培育出20余個油菜新品種。其中,秦雜油101、秦優908、秦優1718等品種表現尤為突出,在全國多地實現大面積推廣應用,為提升油菜產量和品質、推動油菜產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據了解,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高度重視科企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通過楊凌油菜科技大會平臺,與種業企業、糧油企業交流,實施訂單育種模式,加速了育種成果轉化。
以長安花糧油股份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基于市場趨勢和加工需求提出育種方向,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則為企業量身定制新品種。董育紅說,根據企業需求,現已成功培育出符合企業定制要求的新品種(系)3個,正在高海拔地區進行試驗示范,目前表現良好。
2018年以來,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共育成油菜品種47個,成功轉讓36個,累計推廣面積3500萬畝,新增經濟效益35億元,形成“育成一個、轉化一個、走俏一個”成果轉化格局,樹立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新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