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山東省德州市樂陵市黃夾鎮“中玉303”萬畝高產示范區,一望無際的玉米田如同金色的海洋,株株玉米挺拔整齊,籽粒金黃飽滿。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作科所”)與德州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高產廣適耐密玉米新品種“中玉303”及配套技術促單產提升觀摩活動。專家認為,“中玉303”具有株型理想、抗病耐密、耐逆廣適、品質優良等特點,該品種與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等協同配套,實現了“良田創高產、薄地保穩收”,為全國玉米大面積單產提升提供了種源支撐和示范樣板。
作科所研究員王天宇介紹了種質資源鑒定評價與“中玉303”選育推廣的情況,參會人員圍繞該品種的產業化應用等內容開展交流研討。據介紹,“中玉303”是作科所自主選育的玉米新品種,于2020年通過河南省和黃淮海夏玉米區國家審定,2023年通過東華北中晚熟春玉米區和西北春玉米區國家審定。2023年以來連續被農業農村部推介為農業主導品種,近三年累計推廣應用1745萬畝,2024年推廣應用790萬畝。
玉米對提高全國糧食單產具有關鍵作用,而優良品種是單產提升的重要基礎。會議指出,一方面要圍繞“中玉303”等優良品種加強適種栽培,合理密植,集成配套玉米密植精準調控等高產栽培技術體系。另一方面要突出示范引領,建設農民看得見、學得到、用得上的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樣板田,打造集展示、宣傳和轉化于一體的平臺基地,以科技支撐全國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