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西青區以種業振興書寫鄉村振興新答卷
“通過天津種博會,我們與印度采購商結下了不解之緣。”天津惠爾稼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國貿部部長張曉曼的辦公桌上,一份千萬元訂單格外醒目。這份來自印度旁遮普的訂單,源于2018年天津國際種業博覽會上的初次相遇,經過7年聯合研發,專為印度市場打造的花椰菜新品種試種成功。
“如今,‘天津種’已經在南亞市場站穩了腳跟。”天津市西青區農業農村委主任林小琳言語中滿是自豪。他介紹,作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天津重要的蔬菜和粳稻種源輸出基地,西青區以黨建為“紅色引擎”,以創新為“核心動力”,通過布局“一核三區”、完善基礎設施、聚焦企業需求,西青區的種業產業鏈不斷完善,讓“西青種”成為守護國家糧食安全的津門力量,更讓“天津種”在國內外市場嶄露頭角。
布局“一核三區”,繪就種業振興“路線圖”
“西青的種業發展,有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先天優勢。”林小琳的話語中,透著對區域種業資源的自信。在張家窩鎮,天津農學院、天津市農業科學院2所市級農業科研機構在此扎根,技術服務團隊匯聚成西青種業的科技與服務核心,為種業創新提供著源源不斷的支撐。
依托這一核心優勢,西青區因地制宜勾勒出“一核三區”的種業發展藍圖:王穩莊鎮聚焦水稻種業,2.8萬余畝小站稻種植區推廣MAP水稻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從基質育秧到綠色防控,現代化技術讓“天隆優619”“天隆粳5號”等優質品種成為天津主推;辛口鎮與楊柳青鎮深耕蔬菜種業,5000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加裝土壤檢測、水肥一體化智能設備,為沙窩蘿卜、番茄等特色品種的培育保駕護航;精武鎮、大寺鎮則發力水產種業,以錦鯉、鯉鯽魚、大口黑鱸為主導,形成多品種發展的優勢格局,水產苗種年產值超過300萬元,輻射京津冀市場。
“我們以‘突出蔬菜特色、做強水稻產業、提升種養水平’為重點,就是要讓每個區域都找到種業發展的‘金鑰匙’。”林小琳表示,如今,這張藍圖已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成果:全區匯聚維吉特、綠亨、惠爾稼等優質種業企業21家,年良種生產能力達1000余噸,種業年營業收入突破1億元,“一核三區”不僅是空間布局,更成為西青種業集聚發展的“動力矩陣”。
建強“軟硬”支撐,筑牢種業發展“壓艙石”
種業振興,基礎設施是基石。2023年8月,辛口鎮東淀蓄滯洪區啟動,1.8萬余畝農作物受災。面對災情,西青區農業農村委迅速行動,制定《東淀蓄滯洪區(西青區域)產業發展導則(試行)》,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與災后恢復項目同步落地。短短數月,1.86萬畝小麥等糧食作物重新煥發生機,2433.74萬株蔬菜育苗移栽田間,3945.34畝受損棚室完成維修重建,東淀蓄滯洪區生產能力全面恢復至災前水平。
這只是西青區完善農業基礎設施的一個縮影。通過連續多年實施設施農業建設與老舊棚室更新方案,全區設施農業棚室面積達1.96萬畝,新建12個設施農業園區。“硬件”升級帶動“軟件”優化,如今的西青,農作物良種繁育基地規模化、機械化、智能化程度顯著提升,良種倉儲條件持續改善,為種業創新提供了堅實保障。
科技賦能,讓“西青種”更具競爭力。在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支撐下,西青區2025年推介農業主導品種11個、主推技術4項,建立示范基地2個、培育示范主體30個。沙窩蘿卜雜交品種選育持續突破,85個親本自交材料穩步繼代;水產苗種繁育成果豐碩,2025年孵化各類苗種6.61億尾;谷力農業科技蛋雞養殖項目實現智能化控制,科技讓“小種子”迸發“大能量”。2025年,西青區新增登記審定品種10個,“津番六號”番茄在京津冀擂臺賽中斬獲二等獎,“神州一號”甜瓜、“一糯208”玉米等品種在各類賽事中屢獲殊榮,科技賦能讓“西青種”的品質與口碑雙提升。
聚焦企業需求,激活種業創新“源動力”
“從落地到投產,政府的服務讓我們沒有后顧之憂。”天津綠亨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郝為民的感慨,道出了眾多落戶西青種業企業的心聲。2024年,綠亨實業落戶張家窩鎮后,在政府“1+2”包聯機制的助力下,88畝數字化蔬菜種子試驗基地迅速建成。“1名處級干部包聯+1名工作人員跟蹤服務”,讓企業審批、備案、補貼申請等手續一路暢通;政府協助建設的蔬菜種子研發中心、種子資源庫,更讓企業的優良品種篩選與雜交選育試驗有了堅實基礎。
把種企放在“C位”,是西青區推動種業振興的核心思路。針對重點種企,西青區創新推出“企業包聯+審批聯+后續服務”的全鏈條服務模式:包聯干部深入企業調研30余次,精準掌握生產經營需求;在種業許可證辦理中,創新房產異地互認機制,解決維吉特種業公司“無本地房產”的難題,承諾審批與政府備案機制大幅壓縮辦理時限;企業落地后,服務清單動態更新,難點問題實時響應,讓企業安心搞科研、拓市場。
優質服務換來了產業集聚的“強磁場”效應。2024年,西青區新增種業企業4家,綠亨種業、南澳種業建設項目納入蔬菜產業集群;惠爾稼種業的花椰菜種子出口規模突破15噸,覆蓋亞非歐美多個區域。“我們不僅要讓企業‘走進來’,更要助力企業‘走出去’。”林小琳表示,通過搭建平臺、整合資源,西青正成為種業企業發展的沃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