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在積石山縣安集鎮安家灣村,由金川集團出資建設、臨夏州農科院提供技術服務的智能玻璃溫室內,工作人員正小心翼翼地將育苗盒中的脫毒馬鈴薯幼苗移出,逐根扦插于苗床蛭石基質中。伴隨著自動噴霧、溫控、采光、換氣系統的開啟,一株株嫩綠的芽葉微微擺動。
這是臨夏州首座玻璃溫室脫毒馬鈴薯原原種繁育項目。這一集脫毒技術研發、種苗繁育、種源儲藏、示范推廣于一體的現代化農業項目,推動積石山縣馬鈴薯產業提質增效,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能。
“傳統馬鈴薯經過多代種植后,留種容易導致病毒累積,畸形缺陷、次生串薯、空心黑心、失水萎蔫等現象越來越嚴重,口感與數十年前相比差別很大,畝產降幅在30%以上。”臨夏州農科院組培中心主任劉小瑯介紹,“脫毒馬鈴薯原原種繁育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核心環節,通過無菌化組培煉苗移栽,繁育出優質健康的種薯。”
安家灣村脫毒馬鈴薯原原種繁育項目總投資548萬元,已建成多功能儲藏室、智能玻璃溫室和無菌組培室,并購置配套農機裝備設施,形成了一套從組培實驗到種苗繁育,再到種源儲藏的“三位一體”基礎設施。
在技術創新運用方面,項目采用智能玻璃溫室脫毒馬鈴薯原原種繁育設施,通過莖尖剝離技術清除病毒源,結合智能化組培育苗,培育出無病毒、高純度、長勢旺的種苗。同時,采用水肥一體化農業技術,將可溶性肥料按作物需求精準配比,定時、定量、定位輸送到種苗根部,實現高效生長。
此外,集噴淋霧化、溫度控制、采光調節、換氣循環、環境監測于一體的溫室自動化配套系統,具有阻止病蟲侵害、穩定生長環境、及時補充營養的作用。
據介紹,溫室內擁有12張自控苗床,每年繁育原原種30萬粒,再對原原種進行派生繁育,可生產約100畝的原種,這些原種再被二次派生繁育,又可生產約1000畝的商品薯。在這三級薯種同時繁育的局面中,商品薯種呈幾何倍數增長,畝產較脫毒前增加25%以上。
安家灣村脫毒馬鈴薯原原種繁育項目的實施,填補了積石山縣脫毒馬鈴薯原原種及原種的空白。隨著產業的深入發展,將輻射周邊地區構建起現代化種業供應鏈,帶動農村勞動力充分就業。
金川集團駐積石山縣幫扶工作總隊負責人杜興太表示,“脫毒馬鈴薯原原種繁育項目落地安家灣村,讓金川集團幫扶村探索出了一條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新路子,有力助推積石山縣實現農業產業升級和農戶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