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成縣大地麥浪翻滾,15.57萬畝小麥陸續成熟收割,豐收在望。
走進成縣蘇元鎮水壩村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小麥)標準化生產基地,1600多畝連片的麥田映入眼簾,小麥穗大粒滿,長勢喜人,預示著又一個豐收年的到來。
自2022年起,蘇元鎮對傳統優質小麥品種“潘林”實施提純復壯工程,并通過連續兩年田間嚴格去雜、穗期精選及專機收割,讓小麥良種純度提升至99%以上。
技術員與農戶穿梭于綠色小麥生產基地,嚴格依據小麥株型、穗型等特征,拔除雜株、變異株及野燕麥等雜草,確保種子純度達標,為即將到來的收割工作做準備。
為提高綠色小麥生產基地的科學化管理水平,蘇元鎮依托“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通過統一品種、統一條播、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施肥、統一機械收割的“五統一”標準,從種子選用、播種方式、田間管理、病蟲害統防統治各個環節嚴格把關,實現小麥生產綠色化、標準化。
“今年雖遇到持續干旱天氣,但通過良種的選用、前期的科學管護和‘一噴三防’工作,把天氣對小麥的影響降到最低,產量和去年持平,保障了群眾的收益不減。”蘇元鎮水壩村黨支部書記辛小國說。
綠色小麥生產基地的建設,不僅提升了小麥種子的品質,還有效帶動了當地農業產業的升級。隨著良種繁育體系完善,也帶動了蘇元鎮夏糧總產量連續兩年增長。今年,全鎮種植小麥1.24萬余畝,預計總產量達3931噸,較上年增加0.3%;全鎮6000畝基地生產出的優質種子將為全縣秋季3萬畝綠色小麥標準化種植基地提供種子保障。
農戶們通過參與良種繁育,學到先進種植技術的同時,還提高了小麥的產量和質量,實現了增收致富。
“綠色小麥生產基地的建設,不僅提高了小麥種植的科學化水平,還降低了群眾的勞動強度和資金投入,提高了種植收益,極大地激發了群眾的種糧積極性。”蘇元鎮農技干部蘇效文介紹道,基地建設也帶動了種子加工、農機服務、化肥農藥等相關產業的興起,為當地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經濟收入。
從田間去雜的精細化管理,到種子加工的標準化流程,再到品牌化銷售的產業鏈延伸,一粒粒小麥種子正轉化為鄉村振興的“金種子”,為保障糧食安全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