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發2025年全省夏季蔬菜生產管理技術意見的通知
魯農技字〔2025〕17號
各市農業農村局:
為切實抓好全省夏季蔬菜生產管理,科學應對災害性天氣,提高夏秋淡季蔬菜生產能力,為秋冬季蔬菜生產打好基礎,我廳研究制定了《2025年全省夏季蔬菜生產管理技術意見》,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參照執行。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
2025年6月7日
2025年全省夏季蔬菜生產管理技術意見
夏季蔬菜生產正值高溫、暴雨、臺風頻發的季節,蔬菜生長環境復雜多變,病蟲草害發生較重,生產管理難度加大。為有效防范減輕極端天氣對蔬菜生產造成不利影響,提高夏季蔬菜生產管理水平,確保蔬菜穩定供應和質量安全,特制定本意見。
一、科學田間管理
(一)設施蔬菜
1.環境管理。夏季設施蔬菜環境調控的重點是通風降溫。溫度較高時,建議把設施所有通風口打開,降低棚室內溫濕度,通風口處務必安裝防蟲網。根據栽培蔬菜對光照強度的要求,可在溫室、大棚頂部外覆蓋適宜遮光率的遮陽網或噴涂遮陽涂料等進行遮光降溫。果菜類蔬菜一般在晴天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進行遮陽降溫,陰雨天和早晚打開遮陽網;葉菜類蔬菜可全天進行遮陽管理,在上市前3~5天打開遮陽網,增加光照,提高蔬菜營養品質和商品性。有噴霧設備的可在上午11時前開啟噴霧設備降溫,下午3時左右關停。拱圓塑料大棚可采用遮陽網+棚膜+四周防蟲網的“兩網一膜”覆蓋方式進行避雨降溫防蟲栽培。
2.植株管理。設施果菜類蔬菜管理重點是平衡秧果關系。及時進行整枝、綁蔓,摘除植株中、下部的黃葉和病葉;適時摘除頂心和側芽等,促進通風和植株平衡生長;及時摘除畸形果,提高商品性。高溫期番茄等花粉量少、活力差,坐果困難,可合理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進行保花保果。
3.水肥管理。對進入結果期或收獲期的設施果菜類蔬菜,高溫期水肥供應遵循“少量多次”原則,維持土壤濕度和肥料濃度穩定,促進根系生長。按照“控氮增鉀和薄肥勤施”原則,適時增施鎂、鈣等中量營養元素和硼、鋅、錳、鉬、硒等微量元素。夏季澆水宜選在清晨,最好用井水或低溫河水澆灌,以降低土壤溫度。對根系或植株生長相對較弱、果實負載高的蔬菜,可補充氨基酸、腐植酸類水溶肥促進根系生長,或結合葉面追肥,促進植株營養生長。
4.病蟲害綜合防控。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和以“農業和物理防治為基礎,生態和生物防治為輔助,化學防治為應急”的防控原則,科學控制病蟲危害。一是農業防治。結合倒茬換茬,優化布局,合理輪作,減少病菌初次侵染來源。結合農事操作,及時鏟除雜草,摘除老葉、病葉(枝、株、果),集中處理,減少病蟲基數。二是物理防治。采用60目及以上防蟲網阻隔,色板驅避、誘殺等技術進行防治。三是生物防治。利用天敵或使用生物制劑、植物源殺蟲劑、昆蟲生長調節劑等進行防治。四是化學防治。加強蔬菜病蟲害的監測預報,選擇有效藥劑和最佳防治時機,對癥、適時用藥。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科學合理地進行農藥的復配混用和輪換交替使用,注意農藥安全間隔期。
(二)露地蔬菜
1.加強田間管理。瓜類、茄果類和豆類蔬菜盡早搭架,及時開展整枝、打杈、摘心等田間作業,以增加通風透光。在初花期適度控水,淺中耕,進行蹲苗,促進坐果。進入產品形成期,水肥管理遵循少量多次原則,提倡使用水肥一體化設備進行水肥管理,也可根據植株長勢進行葉面噴肥,隔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防止植株早衰。葉菜類蔬菜優先選用耐高溫、耐旱的品種,施肥以氮肥為主,薄肥勤施。對生姜,結合外界氣溫和生姜生長情況,適時打孔放風及破膜引苗,搭蓋遮光率30%左右的遮陽網;三股杈前,早晚小水勤澆;三股杈后,追施速效氮肥如尿素25公斤/畝,或高氮配方水溶肥10公斤/畝;根據生姜生長情況及時進行小培土,防止姜塊露出地面,結合小培土進行中耕除草;生姜分生至5~6個分枝后撤除遮陽網,及時進行大培土,結合培土施加三元復合肥50~80公斤/畝,配施商品有機肥100~150公斤/畝;進入根莖膨大期,姜塊迅速膨大,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需始終保持土壤濕潤,追施硫酸鉀25公斤/畝。雨季及時排水防澇,雨后澆井水透地降溫。
2.病蟲草害預防。可在田間安裝殺蟲燈、設置信息素誘捕器等綠色防控技術防治蟲害。及時防控病害發生,提倡2~3種藥劑交替使用,嚴格執行農藥使用安全間隔期。多次收獲的蔬菜應先采收后噴藥,確保蔬菜安全。及時中耕除草,防止雜草爭光、爭水、爭肥和引發病蟲害。生姜越夏注意病蟲害發生,及時施藥防治甜菜夜蛾、姜螟、薊馬等蟲害,炭疽病、葉斑病等病害。
二、抓好集約化育苗
夏季正值秋茬、秋延遲、秋冬茬蔬菜的育苗期。高溫環境下育苗,一定要加強環境管理,合理調控幼苗生長,防止幼苗徒長,培育適齡壯苗。
(一)環境管理。大部分蔬菜幼苗期的適溫為20℃~28℃。強光暴曬時,應及時使用外遮陽設備,盡可能使遮陽網與棚膜之間保持10~30cm距離,形成風道。棚室內溫度過高時,應將棚室頂、側通風口全部打開,以增強空氣流通交換,降低溫度。極端高溫時,可同時開啟遮陽、水簾、風機、彌霧等降溫系統。早晨、傍晚及陰天,不要覆蓋遮陽設備,以增加幼苗光照時間,促進光合作用。推薦采用潮汐灌溉、漂浮灌溉等底部灌溉施肥方式。
(二)苗期發育調控。根據蔬菜幼苗生長發育狀態綜合施策,防止幼苗徒長。一是合理調控幼苗生長環境,增加光照時間,降低夜間溫度,增加晝夜溫差。二是利用通風擾動幼苗,適當增強莖葉機械強度;必要時,早晨和傍晚可開啟風機,強制排風擾動幼苗。三是合理控制灌水量,使基質相對濕度能夠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在55%~65%。四是合理選擇肥料,增施鉀肥,控施氮肥。五是合理使用生長抑制劑,不噴施高劑量抑制劑,不選持效期太長的產品,不根際施用(灌根)。
(三)苗期病蟲害防控。推薦育苗設施的通風口覆蓋60目及以上的防蟲網。設施內懸掛粘蟲板、性誘劑,噴施保護性殺菌劑,預防幼苗病蟲害發生。商品苗調運前應實施檢疫。
三、加強設施休閑期管理
我省蔬菜生產設施,夏季一般有30~50天的休閑期,要根據下茬的生產情況做好田間管理。
(一)拉秧期管理。提倡結合高溫悶棚或其他土壤消毒技術(如石灰氮消毒)進行果菜類蔬菜秸稈原位還田。可通過滅茬機械直接將秸稈與土壤打碎混勻,減少秸稈拔除人工成本,解決蔬菜秸稈廢棄物處理難題,提高土壤速效養分含量,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肥力。不進行秸稈原位還田的棚室,拉秧后要及時清除田間雜草,強化病蟲害防治,可以適當加大防治藥劑施用量,確保棚內病蟲害不蔓延,減少下茬病菌基數。病株、病果不要亂扔,要及時移出棚室外集中處理。同時要做好園區清潔工作,及時清除雜草,噴施殺蟲殺菌劑,疏通溝渠,歸整農具,保持園區清潔。
(二)提升設施性能
1.做好設施設備維護。及時修補破損棚膜或換膜,土墻溫室要加強墻體保護,防止漏雨導致棚體鋼架生銹、墻體坍塌。完善排澇設施,疏通排水管道,確保遇到暴雨災害時排水通暢,防止雨水倒灌入棚室內。加固設施,壓緊壓膜線,防止大風掀膜。做好卷簾機、卷膜器、自動放風機、水肥一體化機以及物聯網等設備日常維護,確保運行正常。
2.改造提升老舊設施。要將舊式保溫被更換為新型防雨保溫被,減輕重量,提高保溫效果。提倡安裝外遮陽網,減輕夏季高溫危害。在上放風口安裝防兜水網,防止棚膜兜水破損。安裝自動放風和自動卷膜裝置。設施結構參數不合理、前屋面角較小的舊棚,可采取增加設施脊高、更換鋼架結構等技術措施來提升性能。
(三)種植填閑作物。根據棚室休閑時間長短,可種植甜玉米、速生葉菜、食用菌等,進行菜-糧、菜-菜、菌-菜輪作,改善土壤生態環境,促進下茬蔬菜生長。
四、科學防災減災
密切關注氣象部門短期和中長期天氣預報,及時落實好強對流天氣防范措施,盡最大努力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一)暴雨臺風。一是防雨保護。土墻日光溫室可在墻體外部及后坡覆蓋塑料薄膜,有條件的可升級改造為磚土復合墻體,防止雨水侵蝕沖刷墻體。二是排水防澇。設計科學合理的排水系統,特別注意排水溝的寬度和深度以及各級排水溝的間距。及時清理排水溝內的枯枝、石塊、積土等雜物。備好抽水機械,積水或雨水倒灌要及時排澇。蔬菜水淹后容易遭受病害侵染,要及時全面噴施一遍廣譜性殺菌藥劑防控。三是防范大風。定期檢查薄膜有無破損并及時修補。搭架吊蔓的露地蔬菜,應注意檢查加固架桿和蔓繩。
(二)高溫干旱。溫度較高時可采用遮陽網降溫,加強通風,降低棚溫。采用彌霧或澆小水的方法來調控濕度。對于蔬菜行間的裸露地面,可鋪麥稈、玉米稈、稻殼等覆蓋物,既可防止地溫過高,也可保濕保墑。充分利用滴灌、微噴灌等設備進行節水灌溉。
(三)冰雹。對于設施蔬菜,冰雹來臨前,應放下保溫被抵御冰雹,雹災過后及時卷起保溫被,保障棚室內光照;對受損的棚膜,根據受損情況及時進行修補或換膜,保證設施蔬菜的生長。對于露地蔬菜,在冰雹天氣來臨前,可提前架設防雹網以降低經濟損失;瓜類蔬菜可提前用稻草等進行單瓜遮蓋;受災較輕的菜田,要迅速清除殘枝敗葉,噴施1~2遍廣譜殺菌劑預防病害蔓延,也可葉面噴施蕓苔素內酯等促進蔬菜生長;絕收的菜田,要迅速清除殘枝,清潔田間,根據生產實際和市場需求復種適宜的蔬菜品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