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施鉀肥。西瓜結果期增施鉀肥,比不施鉀肥可提高果實含糖量15%左右。無籽西瓜需盡可能少施磷肥,因磷肥會促進白色癟子發育。
選用合適的坐果蔓。主蔓第一雌花或第五雌花以上坐的果實(尤其是果柄長度超過12厘米的小果),成熟后糖分普遍較低。因此,選擇坐果雌花時,建議優先選第三、四朵雌花,坐果節位宜在15—20節,蔓間距保持20厘米左右。
保持功能葉面積。營造適宜西瓜生長的小環境,確保有足夠健壯、無病蟲害的功能葉,以利于光合作用。葉面積系數宜控制在1.5—2.0,過大或過小均會導致果實含糖量降低。需協調好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關系,使果實在發育過程中,隨著成熟度增加,蔓葉逐步進入老熟狀態,促進果實內糖分轉化。
合理澆水。西瓜定個后,若非瓜地特別干旱,應盡量少澆水,以促進瓜內糖分轉化,增加可溶性糖含量,提升甜度。
翻瓜和墊瓜。果實定個后,每隔3—4天翻動一次,成熟前共翻動3—4次。翻瓜時,一手握住瓜蒂,另一手握住果頂,雙手輕轉果實,使各部位均勻著色,避免出現陰陽面。
適時采收和上市。一般來說,西瓜成熟度達八至九分時,含糖量高、品質最佳。過熟西瓜和無籽西瓜不耐貯藏,需及時上市。
(何仲柯)













